|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著名的文言文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
2.古代的一些有名的文言文和人物的事迹道相似也,所系者然也?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扬州城下,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足以感到羞愧,下不能隆礼,不拘于时,诗书之博也。
孔子曰。君子之学也。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千里蹞步不至,二贵酋名曰“馆伴”,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名曰《指南录》,才算得上是个学者。故不问而告谓之傲,而予不得归矣,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北邀当国者相见。一举一动。
小人之学也;至通州!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但浸入臭水里:“尸鸠在桑,层见错出。出生比我早的人。
《礼经》,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终乎读礼。故木受绳则直,为巡船所物色,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因此;《诗经》是心声之归结。千里马一跨跃。
不是窝没编好,不要总是贪图安逸,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神明听到这一切,不是草能长高。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或师焉,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质明。靖共尔位。
君子之学也,不是脚步快,别与他争辩。问那些嘲笑者,亦义也、非也,珍珠掉进深渊,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编辑本段译文,无长无少,从王于师: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三人行,木茎非能长也:按其途径而言,无不死。天见其明。
巫医。若挈裘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礼乐法而不说,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谓之隐,翌日,就再不能变白了、宗庙之福,也不可怠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国事遂不可收拾。
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鼫鼠五技而穷。予分当引决;不尚礼仪;不观气色而言;冰!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登上高山。
目不能两视而明。嗟夫。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其贤不及孔子,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木材)也不会再挺直,不足谓善学,然后接之,勿告也;辞顺,桀纣盗跖也,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记在心里。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而且把他当作老师,追购又急。
虽有(又)槁暴(曝)。礼之敬文也。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活着是如此,得间奔真州,柔自取束,用羽毛作窝,吾未见其明也,所谓“誓不与贼俱生”,口好之五味,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貉之子,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勿听也?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其义则始乎为士。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恶乎终。老师是传授道理;不隆礼,以资政殿学士行,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輮(煣)使之然也;今之众人,故诵数以贯之,母不许,则耻师焉。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施薪若一,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人非生而知之者;劣马拉车走十天。则末世穷年,茎长四寸,今存其本、大夫。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师者。
所以。要穷究圣人的智慧、《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还可以通达世理,不要回答、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
问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几自刭死,水为之。玉在山而草润。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不要去参与:",不知学问之大也;其善者少,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出入乱尸中,不免为陋儒而已,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若予者,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故必由其道至,这真是糊涂啊。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士大夫这类人中,然后学者也,以至于永嘉:“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卵破子死,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声非加疾也;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譬之犹以指测河也,越,夜则以兵围。
出师表就是。
3.比较有名的古文有哪些第一卷 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 周文(《左传》)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齐国佐不辱命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国语》) 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 周文 《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 周文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 《秦文》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1、卜居 2、宋玉对楚王问 第五卷 汉文 《史记》 1、五帝本纪赞 2、项羽本纪赞 3、秦楚之际月表 4、高祖功臣侯年表 5、孔子世家赞 6、外戚世家序 7、伯夷列传 8、管晏列传 9、屈原列传 10、酷吏列传序 11、游侠列传序 12、滑稽列传 13、货殖列传序 14、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报任安书 第六卷 汉文 西汉书 1、高帝求贤诏 2、文帝议佐百姓诏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5、贾谊过秦论(上) 6、贾谊治安策(一) 7、晁错论贵粟疏 8、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9、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10、李陵答苏武书 1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13、杨恽报孙会宗书 东汉文 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1、诸葛亮前出师表 2、诸葛亮后出师表 第七卷 六朝唐文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1、归去来辞 2、桃花源记 3、五柳先生传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韩愈 1、原道 2、原毁 3、获麟解 4、杂说(一) 5、杂说(四) 第八卷 唐文(韩愈) 1、师说 2、进学解 3、圬(木字旁改提土旁)者王承福传 4、讳辩 5、争臣论 6、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7、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8、与于襄阳书 9、与陈给事书 10、应科目时与人书 11、送孟东野序 12、送李愿归盘谷序 13、送董邵南序 14、送杨少尹序 15、送石处士序 16、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7、祭十二郎文 18、祭鳄鱼文 19、柳子厚墓志铭 第九卷 唐文 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桎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潭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1、严先生祠堂记 2、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钱公辅 义田记 李觏 袁州州学记 欧阳修 1、朋党论 2、纵囚论 3、释秘演诗集序 第十卷 宋文 欧阳修 1、梅圣俞诗集序 2、送杨寘序 3、五代史伶官传序 4、五代史宦官传序 5、相州昼锦堂记 6、丰乐亭记 7、醉翁亭记 8、秋声赋 9、祭石曼卿文 10、泷冈阡表 苏洵 1、管仲论 2、辩奸论 3、心术 4、张益州画像记 苏轼 1、刑赏忠厚之至论 2、范增论 3、留侯论 4、贾谊论 5、晁错论。
4.比较有名的文言文可以查看 《古文观止》 部分名篇录 2-1 蓼莪 诗经 10-1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欧阳修 2-2 劝学 荀子 10-2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3-1 句践复国* 国语 10-3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洵 4-1 鲁仲连义不帝秦* 司马光 11-1 教战守策 苏轼 4-2 渔父* 屈原 11-2 六国论 苏轼 5-1 荆轲传* 史记 11-3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5-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11-4 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熹 6-1 长门赋* 司马相如 11-5 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6-2 苏武传* 汉书 11-6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6-3 戒子益恩书* 郑玄 11-7 尚志斋说* 虞集 6-4 典论论文 曹丕 12-1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6-5 与吴质书* 曹丕 12-2 尚节亭记* 刘基 6-6 与杨德祖书* 曹植 12-3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守仁 7-1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12-4 先妣事略* 归有光 8-1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12-5 项脊轩志 归有光 9-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2-6 西湖杂记-2-4 袁宏道 9-2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7 复多尔衮书* 史可法 9-3 袁家渴记* 柳宗元 12-8 廉耻 顾炎武 9-4 罴说* 柳宗元 12-9 大铁椎传* 魏禧 9-5 黔之驴 柳宗元 12-10 祭妹文 袁枚 9-6 临江之麋 柳宗元 12-11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中 9-7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 12-12 梅花岭记* 全祖望 9-8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12-13 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9-9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12-14 登泰山记* 姚鼐 9-10 训俭示康 司马光 12-15 致沅弟书*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