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宋代李弥逊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二王宾客推清介,半刺规横与善良。
白话译文
两位王的宾客推清介,半刺规横向和善良。
2、宋代陈著 《寿同父兄七十二首》
安贫真味齐眉馈,养善良方高枕眠。
白话译文
安贫真味齐眉馈赠,培养善良当高枕睡眠。
3、明代刘基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官司职防虞,当念怀善良。
白话译文
官司职防虞,当想到怀善良。
4、宋代李吕 《代人挽妻父号道者》
里闬推高足善良,不才何幸玷东床。
白话译文
乡里推高足够善良,不才什么到玷东床。
5、宋代王之道 《送无为宰赵涣冰仲》
善良仰若父,奸欺畏如神。
白话译文
善良仰望你父亲,奸诈欺骗害怕像神。
◎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蓝鲸的眼睛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为此我庆幸,我感恩。因为它们,我才看见了那么多美妙的东西。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和星星一样,我们的眼睛有好的,也有坏的。有的从来不发光;有的似流星,只有短暂的光明。
下面就讲一个和眼睛有关的故事:
在海边,住着一个女孩和她的爷爷。女孩有一双非常美丽的眼睛,可是正一天天暗淡,模糊下去。这么美丽的眼睛将会熄灭吗?
夜来了,在那黑茫茫的大海上,开始浮起许多细碎的蓝光。这是蓝鲸的眼睛发出的光芒。没有比蓝鲸更爱自己眼睛的生命了,因为它的心灵就在眼睛里。它一生都在海水里滋润洗刷眼睛,让眼睛常常沐浴在橙色的月光,银色的星光里。这样它的眼睛会越来越蓝的……
据说,得到蓝鲸的眼睛,瞎子也可以重见光明。有一个年轻人,他想像点燃一盏灯一样,去重新点亮女孩双眼的美丽……于是善良的人与善良的蓝鲸之间,发生了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生死决斗。经过这场决战,他们终于真正地理解了美,也演绎出了自身的美丽。蓝鲸的“灵魂升到了天上去”,它把眼睛给了女孩。
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美丽的蓝鲸,“它的心灵就在眼睛里”,它一生洗刷眼睛,其实是在洗净自己的心灵。故事给我们留下一个深深的印象:如果眼睛没有了,我们的心灵还在。但如果我们的心灵也灰暗了,世界便不再精彩。
作家赵冰波的这本童话集《蓝鲸的眼睛》里面,另外还有好多关于眼睛、心灵和美好的动人故事:
《窗下的树皮小屋》里有一位女孩和蟋蟀吉玲的友谊,她们的歌声连冬天的雪也掩盖不住;《丁铃铃》写的是一只失去妈妈的小鹿和一头失去儿子的豹妈妈,经过相处最终相依为命的故事;《绿色的帆船》载着一只好心的小狼,帮助一只走失的小鸟去远方找家,那只快死的老蜘蛛把自己身体里最后一线丝送给蟋蟀,作为礼物;《火龙》中,可怜的火龙尽管不被理解,受尽人们的打骂,它还是一如既往的克服重重困难,去点燃了快要熄灭的太阳,拯救了人类……故事就不一一介绍了。有一个问题要问: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生命都友爱的走到了一起的呢?
作家说:“我把我的世界展示给你们是希望你们永远同在一个世界里。”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超脱了善良与丑恶,只有洁净、美好,没有污尘的透明的世界。多么令人神往呀!让我们快点加入近来吧!
4.刁冲这段古文的翻译~快啊刁冲字文朗。
十三岁就成了孤儿(父母双亡),孝顺恭敬超过常人。他的祖母是司空(官职名)高允的女儿,是一个聪明明理的妇人。
可怜刁冲年少就成了孤儿,抚养他尤其细致。刁冲守完孝(一般是三年)以后,便立志去别的地方游学,祖母高氏哭着挽留他,刁冲最后都没有留下。
虽然刁冲家世富贵发达,当在外拜师求学的时候,自己和别的学生一样。当时求学的制度,学生们都要轮流值班做饭。
刁冲虽然有仆人虽从,不让他们代替自己,亲自做饭。每当老师传授的时候,专心致志,昼夜学习,几乎都忘记了寒暑季节。
精通各种经典,主攻郑当时(人名)的学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类的书全都通晓,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渊博。
刺史郭祚听说他的名气,询问刁冲自己困惑的地方,刁冲应声答辩,全部解决了困惑郭祚很长时间的问题。后来太守范阳人卢尚之、刺史河东人裴桓一同征聘刁冲担任功曹主簿。
这不是刁冲愿意做的,只是挂个名而已,不关心事务,只以讲学为中心。四方的学生拜他为师求他传授学问的,一年就有好几百人。
刁冲虽然是儒家书生,却心性刚烈,不畏惧强权势力。延昌(北魏宣武帝年号)期间,皇帝的舅舅司徒(官职名)高肇执政专权,刁冲于是上述抗议极力表达自己的看法。
言辞恳切刚直,文章忠心愤怒,太傅、清河王刘怿看到以后赞扬叹息。
5.刘氏善举文言文翻译送给你
(有一个)姓刘的一个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养育(有)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母亲告诫他,说:“和别人相处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母亲(指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这时刘氏的孩子才明白母亲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