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古文的错字叫通假字吗通假字 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 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张释之传》) 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 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
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规范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正如郑玄所说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至于有的典籍书已亡佚,后来只能根据某人的口授再笔录流传,笔录之时,也容易注重声而忽视字形。某些“别字”流传久了,也就渐渐相沿成了习惯,所以古书中的许多通假字与其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某通某)是相当固定的。
古书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同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
清代学者王念孙说得好:“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之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解,则诘 为病矣。”
前人将上面所举例①“庄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为“寐寤”,“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时始觉其生。”一觉醒来孩子已生下,又何“惊”之有?所以这样的解释是“以文害辞”,可见明通假对阅读古书的重要。
所以,肯定不是错别字了。
2.八上语文古诗文言文易错字1 人教版语文八上生字词及古诗文 第1课:鄂(â)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â)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阌(wãn)乡 杜聿(yù)明 荻港(dí) 第2课:尖利 能耐 悠闲 寒噤(jìn) 阴惨 仄歪(zâ wāi)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huáng)失措 疟子(yào) 编算 挂花 蹿(cuān) 第3课: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迫(pǎi)击炮 匍匐(pú fú) 第4课:赃(zāng)物 箱箧(qiâ) 制裁 荡然无存 第5课: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纳粹(cuì) 聂华苓(líng) 明赫白(hâ) 第6课:骇hài死我了 掳lǔ去 震悚(sǒng) 惶(huáng)急 灸疮疤(jiǔ chuāng bā) 诘(jiã)问 渴慕(mù) 疏(shū)懒 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隐鼠 絮说 辟(pì)头 郝(hǎo)懿(yì)行 第7课:交卸 奔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 典质 赋闲 颓(túi)唐 琐(sǔo)屑 差chāi使 惨淡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yū) 勾留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干了泪 举箸(zhù)提笔 情不能自已(yǐ) 触目伤怀 第8课:凹凼(āo dàng) 尴尬(gān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第9课:凑合 伛偻(yǔ lǚ) 惶恐(huáng) 荒僻(pì) 塌败 翳(yì) 取缔(dì) 第10课:克(kâ)扣 人才济济(jǐ)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han) 噩(â)耗 焦灼(zhuî)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bá shâ) 穷愁潦(liǎo)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nuî) 生死祸福 诘(jiã)问 第11课: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lún )洨河(xiáo) 匀称(yúnchân) 石 砌(qì)桥墩(dūn) 张鷟(zhuî) 第12课:美感 史诗 驻(zhù)足 纤(xiān)细 煞(shā)风景 销(xiāo)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第13课:自出心裁(cái) 亭台轩榭(xuān xiâ ) 败笔 丘壑(hâ) 池沼(zhǎo) 嶙峋(línxún) 镂(lïu)空 蔷薇(qiáng wēi ) 明艳 映衬(chân) 因地制宜(yí) 重峦(luán)叠嶂(zhàng) 宽敞(chǎng) 模(mú)样 寂寞(mï) 藤萝 盘曲(qū )依傍(bàng) 芭蕉(jiāo) 雕镂(lïu) 琢(zhuî)磨 彩绘(huì) 安静闲适 斟酌(zhēn zhuî) 第14课:鸣钟击磬(qìng) 圆雕鳌(áo)头 琉璃(liú lí) 藻(zǎo)井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luán)殿 紫禁城 矗(chù)立 辉煌(huī huáng) 殿檐斗(dǒu)拱 矫健(jiǎo jiàn) 烟雾缭绕(liáo rào) 乾(qián)清宫 迥(jiǒng)然不同 第15课:屏(píng)风 纳凉 帷(wãi)幕 缓冲 造型 伧(cāng)俗 雅俗之别 流萤(yíng)擅(shàn)长 点缀(zhuì) 韶(sháo)光 得体 休憩(qì) 因地制宜(yí) 第16课:萌发 次第 翩(piān)然 孕(yùn)育 销声匿迹 衰(shuāi)草连天 风雪载(zài)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yīng)飞 冰雪融化 刺槐 延迟 连翘(qiáo) 第17课:囊(náng)胚(pēi)细胞 克(kâ)隆 繁衍(yǎn)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鳞(lín)片 脊椎(jǐ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 葡萄(pú táo) 匍匐(pú fú) 鲫(jì)鱼 第18课:褶皱(zhězhîu) 劫(jiã)难 致密 追溯(sù)天衣无缝 鸟臀(tún)目 潮汐(xī) 携(xiã)带 遗骸(hái) 第19课:失衡 藩(fān)篱 监控 归咎(jiù) 在劫(jiã)难逃 五彩斑斓(lán)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zhōng) 安家落户 厄(â)运 第20课:幻觉 吟(yín)咏 绮(qǐ)丽 殷(yān)红 变化多端 日薄(bî)西山 气息奄(y2 ǎn)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流连忘返 衰(shuāi)减 第21课:浔(xún)阳 落英缤纷 豁(huï)然开朗 土地平旷(kuàng) 屋舍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交通 鸡犬相闻 垂髫(tiáo) 咸来问讯xián 叹惋(wǎn)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第22课:陋室铭(míng) 刘禹锡 惟吾德馨(xīn) 鸿儒 白丁 案牍(dú) 周敦颐(yí)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î)清涟(lián)而不妖 不蔓(màn)不枝 亵(xiâ)玩 噫(yī) 鲜(xiǎn)有闻 隐逸(yì) 第23课:魏学洢yī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î)篷 糁(sǎn)之 峨ã冠而多髯(rán) 倚(yǐ) 船楫(jí) 弥勒(lâ) 椎髻(jì)仰面 趾(zhǐ) 夷(yí) 壬(rãn)戌(xū) 篆(zhuàn)章 修狭(xiá) “诎” (qū)通“屈”;八分有奇(jī), “有”同“又”; “衡”同“横”;“甫”(fǔ)同“父”。 第24课:选贤与(jǔ)能,“与”同“举”;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男有分(fâ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第25课:岱宗dài 荡胸生曾(cãng)云,“曾”同“层” 决眦(zì)入归鸟 烽(fēng)火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石壕(háo)吏 逾(yú)墙走 三男邺(yâ)城戍(shù) 老妪(yù)如闻泣幽咽(yâ) 第26课:郦道元(lì) 略无(quē)处,“阙”同“缺” 重岩叠(diã)嶂(zhàng) 隐天蔽(bì)日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阻绝 乘奔御(yù)风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其间 绝巘(yǎn) 清荣峻(jùn)茂 林寒涧(jiàn)肃 属(zhǔ)引凄。
3.文言文里的错别字为何说成是通假字通俗地说,文言文里的通假字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错别字。可为什么不说它是错别字呢?
原因有二:一是现代汉语有规范,也就是说有标准,是规范化的语言,所以有对错之说,当然就有错别字了。而古汉语没有规范,准确地说是越早越没有规范,比如一个字在甲骨文里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字形,你不能说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当然,我举这个例子是甲骨文,太早了,当然只要造出来的字都是通用的,都是应当被承认的,我们现代的人只有去研究解读,而不能说它是对是错。
二、当古汉语发展到相对成熟稳定的时候,就有了稳定的用法,即使古人用的字不“合群”,有了小小的变化,出现了不从众的用法,我们也没有理由说它是错的,而把它当作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去处理,称其为“通假字”,意思可以理解为“通用的借字”。这是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去说的。我们的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古代汉语里面“错”的东西只要能发展到现在,大家都在用,它就是对的。如“瓦”字,在古代多数是指瓦罐,也指建房用的瓦。而现在没有瓦罐的意思了,它的词义在缩小。现在你用“瓦”去表示瓦罐的意思肯定是错的,而在古代则是对的。这就是语言的发展。还有的字的意思是扩大的,可是第一次扩大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扩大的时候你就不能说它是错的。
语言是发展的,发展就是变化,语言的变化在古代不能算错,因为古代汉语如果不变化,那么根本不可能发展成现在的现代汉语,而它的变化当然不能说成是错或者对。而现代汉语则不同,要求在一定历史时期语言要稳定,但也要发展。现代汉语中规范过的就要稳定地去用,否则就是错的。
比如说古人说借常用“假”,如狐假虎威、假以时日,可是现代人说“借”,如果不是在成语里,你说成我假了你200元,那就是错的。以发展的眼光看,古人用的假字是不错的。只要是古人用过的字,都把它当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去研究,而不能判定那样用就是错的,即使用了明显的“错别字”,我们也把它当作“借”字处理。
总之,通假字是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没有写成应该被写成的那个字,而他写的那个字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又没有被认可,没有流行起来,于是现代人就说成是通假字了。如果是个大名人写的大文章,流行起来了,那么他写的那个字就成了通用的字了,即使是当时他没有写成应该被写成的那个字。
4.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古代的错别字当然不是,只是古人和我们的文字用法不同罢了。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5.高中语文常见错别字1.哀(唉)声叹气
2.按(安)装
3.金壁(碧)辉煌
4.针贬(砭)
5.惨(残)忍
6.璀灿(璨)
7.检察(查)作业
8.为人所不耻(齿)
9.一愁(筹)莫展
10.精萃(粹)
11.看的(得)上眼
12.提心掉(吊)胆
13.迭(跌)宕起伏
14.重迭(叠)
15.渡(度)假村
16.防犯(范)
17.防(妨)碍
18.入不付(敷)出
19.扶(抚)慰
20.一幅(副)对联
21.重蹈复(覆)辙
22.竹杆(竿)
23.卑恭(躬)屈膝
24.鬼斧神功(工)
25.勾(沟)通信息
26.悬梁刺骨(股)
27.全神灌(贯)注
28.贵(桂)冠
29.貌和(合)神离
30.迫不急(及)待
31.挖墙角(脚)
32.不径(胫)而走
33.巨(剧)烈
34.中恳(肯)
35.馈(匮)乏
36.兰(蓝)天
37.泛烂(滥)成灾
38.发楞(愣)
39.变本加利(厉)
40.再接再励(厉)
41.鼎立(力)相助
42.权利(力)斗争
43.厉(利)害关系
44.姐妹俩(两)个
45.了(瞭)望
46.假期邻(临)近
47.另(零)乱
48.年令(龄)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
51.揭开迷(谜)底
52.神密(秘)
53.观摹(摩)
54.磨(摩)肩接踵
55.买那(哪)个好呢
56.批(披)露
57.水蒸汽(气)
58.欠(歉)收
59.亲(青)睐
60.一肚子委曲(屈)
61.鸦鹊(雀)无声
62.冰雪熔(融)化
63.水乳交溶(融)
64.垂头伤(丧)气
65.善(擅)自处理
66.伸(申)请
67.出身(生)在晚上
68.寻物启示(事)
69.受(授)予奖状
70.金榜提(题)名
71.品位(味)老师的话
72.情况相象(像)
73.肖(萧)条
74.歪风斜(邪)气
75.模形(型)
76.反醒(省)
77.生活必须(需)品
78.弦(旋)律
79.眩(炫)耀
80.报仇血(雪)恨
81.循(徇)私舞弊
82.天崖(涯)海角
83.沿(延)伸
84.流光异(溢)彩
85.心心相映(印)
86.反应(映)意见
87.生死悠(攸)关
88.记忆尤(犹)新
89.怨天忧(尤)人
90.始终不逾(渝)
91.世外桃园(源)
92.渊(源)远流长
93.震(振)奋人心
94.截止(至)年底
95.因地治(制)宜
96.置(质)疑的勇气
97.德高望众(重)
98.九洲(州)大地
99.化妆(装)成乞丐
100.乘座(坐)火车
6.八上语文古诗文言文易错字1 人教版语文八上生字词及古诗文 第1课:鄂(â)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â)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阌(wãn)乡 杜聿(yù)明 荻港(dí) 第2课:尖利 能耐 悠闲 寒噤(jìn) 阴惨 仄歪(zâ wāi)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huáng)失措 疟子(yào) 编算 挂花 蹿(cuān) 第3课: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躬(jū gōng) 颤巍巍(chàn wēi) 迫(pǎi)击炮 匍匐(pú fú) 第4课:赃(zāng)物 箱箧(qiâ) 制裁 荡然无存 第5课: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纳粹(cuì) 聂华苓(líng) 明赫白(hâ) 第6课:骇hài死我了 掳lǔ去 震悚(sǒng) 惶(huáng)急 灸疮疤(jiǔ chuāng bā) 诘(jiã)问 渴慕(mù) 疏(shū)懒 霹雳(pī lì) 孤孀(shuāng) 隐鼠 絮说 辟(pì)头 郝(hǎo)懿(yì)行 第7课:交卸 奔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 典质 赋闲 颓(túi)唐 琐(sǔo)屑 差chāi使 惨淡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yū) 勾留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干了泪 举箸(zhù)提笔 情不能自已(yǐ) 触目伤怀 第8课:凹凼(āo dàng) 尴尬(gān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第9课:凑合 伛偻(yǔ lǚ) 惶恐(huáng) 荒僻(pì) 塌败 翳(yì) 取缔(dì) 第10课:克(kâ)扣 人才济济(jǐ)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han) 噩(â)耗 焦灼(zhuî)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bá shâ) 穷愁潦(liǎo)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nuî) 生死祸福 诘(jiã)问 第11课: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lún )洨河(xiáo) 匀称(yúnchân) 石 砌(qì)桥墩(dūn) 张鷟(zhuî) 第12课:美感 史诗 驻(zhù)足 纤(xiān)细 煞(shā)风景 销(xiāo)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第13课:自出心裁(cái) 亭台轩榭(xuān xiâ ) 败笔 丘壑(hâ) 池沼(zhǎo) 嶙峋(línxún) 镂(lïu)空 蔷薇(qiáng wēi ) 明艳 映衬(chân) 因地制宜(yí) 重峦(luán)叠嶂(zhàng) 宽敞(chǎng) 模(mú)样 寂寞(mï) 藤萝 盘曲(qū )依傍(bàng) 芭蕉(jiāo) 雕镂(lïu) 琢(zhuî)磨 彩绘(huì) 安静闲适 斟酌(zhēn zhuî) 第14课:鸣钟击磬(qìng) 圆雕鳌(áo)头 琉璃(liú lí) 藻(zǎo)井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luán)殿 紫禁城 矗(chù)立 辉煌(huī huáng) 殿檐斗(dǒu)拱 矫健(jiǎo jiàn) 烟雾缭绕(liáo rào) 乾(qián)清宫 迥(jiǒng)然不同 第15课:屏(píng)风 纳凉 帷(wãi)幕 缓冲 造型 伧(cāng)俗 雅俗之别 流萤(yíng)擅(shàn)长 点缀(zhuì) 韶(sháo)光 得体 休憩(qì) 因地制宜(yí) 第16课:萌发 次第 翩(piān)然 孕(yùn)育 销声匿迹 衰(shuāi)草连天 风雪载(zài)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yīng)飞 冰雪融化 刺槐 延迟 连翘(qiáo) 第17课:囊(náng)胚(pēi)细胞 克(kâ)隆 繁衍(yǎn)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鳞(lín)片 脊椎(jǐ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 葡萄(pú táo) 匍匐(pú fú) 鲫(jì)鱼 第18课:褶皱(zhězhîu) 劫(jiã)难 致密 追溯(sù)天衣无缝 鸟臀(tún)目 潮汐(xī) 携(xiã)带 遗骸(hái) 第19课:失衡 藩(fān)篱 监控 归咎(jiù) 在劫(jiã)难逃 五彩斑斓(lán)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zhōng) 安家落户 厄(â)运 第20课:幻觉 吟(yín)咏 绮(qǐ)丽 殷(yān)红 变化多端 日薄(bî)西山 气息奄(y2 ǎn)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流连忘返 衰(shuāi)减 第21课:浔(xún)阳 落英缤纷 豁(huï)然开朗 土地平旷(kuàng) 屋舍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交通 鸡犬相闻 垂髫(tiáo) 咸来问讯xián 叹惋(wǎn)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第22课:陋室铭(míng) 刘禹锡 惟吾德馨(xīn) 鸿儒 白丁 案牍(dú) 周敦颐(yí) 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î)清涟(lián)而不妖 不蔓(màn)不枝 亵(xiâ)玩 噫(yī) 鲜(xiǎn)有闻 隐逸(yì) 第23课:魏学洢yī 罔(wǎng)不因势象形 贻(yí) 黍(shǔ) 箬(ruî)篷 糁(sǎn)之 峨ã冠而多髯(rán) 倚(yǐ) 船楫(jí) 弥勒(lâ) 椎髻(jì)仰面 趾(zhǐ) 夷(yí) 壬(rãn)戌(xū) 篆(zhuàn)章 修狭(xiá) “诎” (qū)通“屈”;八分有奇(jī), “有”同“又”; “衡”同“横”;“甫”(fǔ)同“父”。 第24课:选贤与(jǔ)能,“与”同“举”;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男有分(fâ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第25课:岱宗dài 荡胸生曾(cãng)云,“曾”同“层” 决眦(zì)入归鸟 烽(fēng)火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石壕(háo)吏 逾(yú)墙走 三男邺(yâ)城戍(shù) 老妪(yù)如闻泣幽咽(yâ) 第26课:郦道元(lì) 略无(quē)处,“阙”同“缺” 重岩叠(diã)嶂(zhàng) 隐天蔽(bì)日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阻绝 乘奔御(yù)风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其间 绝巘(yǎn) 清荣峻(jùn)茂 林寒涧(jiàn)肃 属(zhǔ。
7.文言文里真的有通假字,还是那是古人写的错别字1. 所谓通假,是相对今天的汉语词汇和读音而演变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古代并无通假的说法,因为古代人以读音认字,是以音为主而不是字,这个时候不存在假的问题。但是今天的人不会读,所以说那个字是“假字”。
2. 由于普.通.话读音不是古代汉语语系,因此大量古文出现语音不对的现象,但是以汉音是不会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现代语法专家提出了通假提法,其实是增加了古文的阅读困难。
3. 所以这是语法演变带来的新变化现象,不是古代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