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表达“心烦”的文言文有哪些1. 唐·李白《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释义:我的胸中烦闷,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2.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释义:抽出刀去劈流水,水依然流淌着。端起酒杯喝酒,却不能消走心中的烦愁。
3.北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4.南唐·李冠《蝶恋花·春暮》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释义: 小小的心田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意,广大的人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5.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人在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
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而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而没有说啊,
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2.“郁闷的心情”用文言文怎样描述“郁闷的心情”用文言文描述为:甚是惆怅、心莫为力、心甚郁郁、郁郁寡欢、郁郁不得志。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3.形容“心情很郁闷,烦 ”之类的句子用文言文怎么说形容“心情很郁闷,烦 ”之类的句子有以下几种: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2、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释义】: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内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是让人倍感伤心的,毕竟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3、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出自】:宋代词人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释义】:人的愁绪是无法理解的,只要愁上心来,就无法控制。即使与心情、感情无关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让人伤心。
4、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出自】:柳永《梁州令》
【释义】: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情用来惆怅,若不懂得珍惜,人颜易被岁月催老,婉如满月不长时,春花美景夏忙赶。
5、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出自】:徐凝 (唐)《春饮》
【释义】: 我喜欢喝点酒,并不是因为现在是春天。但春天带来的忧愁,却必须要用酒来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