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
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
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
既毕的“既” (在)
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
此乃英雄也的“乃”(是)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举例】月得十篇,或作~乎。
2.捉刀古文解释典故: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3.求古文中“捉刀”的意思注音:zhuō dāo rén 说解:“捉刀人”原指曹操。
因上古以刀为笔,竹木简出现后,又用刀修改竹木简上的舛误,后称代人作文字为“捉刀人”。《聊斋志异·张鸿渐》:“时卢龙令赵某贪暴,人民共苦之。
有范生被杖毙,同学念其冤,将鸣部院,求张为刀笔之词……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隶,所以,这里的“刀”为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和笔的作用类似。
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捉刀,这里指握着刀,拿着刀。
;形陋:形象丑陋;代:代替。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义词:床头捉刀人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
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成语举例:《捉刀人》是一出新编的曹操戏,北婴编剧,林荫宇执导。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 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 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 既毕的“既” (在) 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 此乃英雄也的“乃”(是)。
4.文言文问题1魏王,曹操. 他那时正模仿侍卫 嫉贤妒能,心狠手辣!\
2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3因为捉刀人气度威严,虽然其貌不扬,却一副英雄摸样. 因为这个使者慧眼识珠,看出魏王是真英雄,怕他对自己不利,而且怕他会乱说.所以杀了他.
4捉刀指代别人做文章。 捉刀一词,出自《世说新语·容止》,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但自认容貌不佳,就命崔琰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自己持刀站立在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使臣:“魏王何如?”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意思由代替延伸为代人写文章。 捉刀人又称刀客,后来由刀而枪,又称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