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原文: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祖肇,魏卫将军。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鞠,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辨究,具得实情,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民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常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窃预下问,敢不尽情。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未纳,竟不归。
翻译:
曹摅(shū)字颜远,是谯国谯人。祖父名肇,(曾做)魏国的卫将军。曹摅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填补了临淄县令这个缺。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让她改嫁,(可是)这个女人坚守节操不易其志。婆婆为了儿媳用心赡养她不肯改嫁这事深深地忧虑,(最后)背着儿媳自杀了。(于是)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女人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
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看到这些犯人)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人情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时候),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看看),(便)死而无怨了。”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后来这些死囚)到约定的时日,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以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因为他)仁爱宽厚明断是非,(所以)百姓都爱戴他。(有一次)当时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因为天寒烤火去了才丢了行马(或:一定是看门的士卒用行马烧火御寒了。)”追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
到齐王冏辅政的时候,曹摅与左思一起做记室督。冏曾经神色自若地问曹摅道:“天子被贼所逼,没有人能奋起救主的。是我率领天下的义兵兴复王室,今天进京辅佐朝廷,救助、振兴危难的时局,有人劝我回到齐地去,在你意下如何?”曹摅道:“扫平国贼,挽救复兴国统,从古到今作为人臣的功劳没有比大王更盛大的了。然而天下大道没有兴隆就没有衰退,世间万物没有强盛也就没有衰败,这不仅仅指人事,也是天理。(您)私下里先向我发问,我哪里敢不说心里话。希望大王处在高位时想着不安,在自满时想着谦虚,在百官中精挑细选,秉持公心摒弃私欲,推举贤才更进献善才,务必为朝廷找到能担负大业的栋梁之材,然后(您还是)用油脂涂好车轴用草料喂好马,向皇上深深地作个揖,(赶快)回到自己的齐国去吧,那样就会让朝廷与百姓同喜同庆,曹摅等也会感到很幸运。”齐王冏未能接受(曹摅的意见),最终没有回去。
曹摅(shū)(?-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
2.曹摅 翻译曹摅字颜远,年少的时候有孝顺的行为,喜欢学习善于写文章,太尉王远看见了他并且器重他,升他的官补上临淄县令的空缺。县里有一个寡妇,奉养婆婆十分谨慎有礼。开始的时候因为她年纪小,劝说她让她改嫁他人,寡妇坚守节操不动摇。她的婆婆怜悯她,不久就自杀了。亲戚朋友状告寡妇杀死她的婆婆,县官严刑拷打她,寡妇忍受不了痛苦酸楚,于是自己认罪了。刑法应当判决的时候,适逢曹摅来到。曹摅知道她有冤情,(于是)深入分辨追究,完全得知了情况事实,当时的人们称赞他睿智。监狱里有许多死刑犯,除夕(的时候),曹摅去监狱走走,怜悯他们,说:“你们不幸运导致在这种不好的地方,应该怎么样呢?新年是人们很重视情感的时候,难道不想暂时见到家人吗?”众多囚犯都哭泣着说:“如果得以暂时回家,(就算)身死也没有遗憾了。”曹摅都打开监狱的门使他们回家,约定一天就回来。辅佐的官吏固执地抗争,都说不可以。曹摅说:“这些虽然是小人,情义不被辜负,自然被你们相信。”到第二天,全部回来了,并没有违背的,整个县都感叹服气,宣称他是圣君。曹摅进入朝廷担任尚书郎。仁慈聪慧英明果断,百姓(都)感怀他。当时天下着大雪,皇宫门口丢失了阻止人马通行的木栅,官吏们检验纠察,不知道在哪。曹摅让人抓捕看门的人,官吏们感叹不认为他对。曹摅说:“皇宫夜里控制严格,不是外面的人敢于偷盗的,一定是看门的人用它来驱赶严寒。”责问他,果然承认了。等到齐王辅佐政事,曾经从容地问曹摅说:“天子被有贼心的臣子逼迫,没有能反抗的。我率领天下的起义兵士使王室振兴光复,命令别人辅佐朝廷,匡扶振兴很艰难,有人劝说我回国。在你的意思应该怎么样?”曹摅说:“扫荡平乱国家的贼子,匡扶复兴皇帝的皇位,以前现在臣子的功劳没有比得上大王兴盛的。但是俗话说没有太兴盛却不诛杀的,事物没有只兴盛却不衰败的,不仅仅是人做的事情,也是上天的道理。希望大王在高位也要思虑危险,在兴盛的时候也要思虑冒犯,精心挑选百官,留下公正摒除欲念,推举贤人使好的人才进入朝廷,务必要发挥他们的才能,这以后到车子前喂马,盛大地谦逊回去藩地,那么人们一起庆祝,我们这些人很幸运了。”后来曹摅在战争中死去,以前的下属和百姓一起奔赴他的丧礼直到安葬,在大路上大声哭泣,就像死去的是自己的父母一样。
PS:许久没碰语文拉,希望功底还没退化~
3.曹摅 翻译一、译文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
祖父曹肇,曹魏时为掌管宫门警卫将军。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学习善作文,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
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
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
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摅接任到职。曹摅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象,当时的人称颂他的英明。
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摅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 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摅通知开狱放归,明令限时返狱。
下属官吏各持己见,都说不可放归。曹摅说:“他等虽是小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
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君”,后人称此事为“曹摅约囚”。 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
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摅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妥。
曹摅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
因病辞去官职。后又重任洛阳县令。
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和左思同为记室督。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
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 曹摅说:“扫平祸国叛贼,辅助恢复帝位,自古迄今人臣所建的功都不及大王盛大。但道没有兴隆后而不泯灭的,物没有茂盛后而不衰落的,这不仅是人事规律,而且也是天之常理。
我个人接受您的询问,岂敢不尽献真情。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摅等亦当极为庆幸。”
司马冏没有采纳。不久转任中书侍郎,长沙王司马乂任他为骠骑司马。
司马乂战败,免去了官职。继之而来的是母亲去世服丧。
公元306年(永兴三年),朝廷起用曹摅为襄城太守。当时襄城多次经历匪患,曹摅进行安抚整顿治理,一个月便得到恢复。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征南大将军、高密王司马略(字元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摅为征南司马。当年被流放的王逌等聚众屯驻冠军,攻入城镇掠夺。
司马略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摅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摅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摅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
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二、原文 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远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始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悯之,间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悯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
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为圣君。入为尚书郎。
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宫前用以阻止人马通行的木栅),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感喟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及齐王辅政,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
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令人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
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诣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后战死,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三、出处 《晋书·列传第六十·良吏》四、作者简介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 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
4.曹摅翻译全文一句一译如下:曹摅字颜远,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远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
*曹摅(shū)字颜远。年轻时有孝道,好学并且很会写文章,太尉王衍见到他就很器重他,调他填补了临淄县令这个缺。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始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赡养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认为她还年轻,就劝她,让她改嫁,但她坚守节操不易其志。
*姑悯之,间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婆婆怜悯儿媳,有次背着儿媳自杀了。于是这家的亲属就告这个寡妇杀了婆婆,官府为此拷打审问,寡妇不能经受这般苦楚,就屈招自己有罪。
*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案子将要判决,恰好遇上曹摅到了。曹摅了解这个女人有冤情后,再加以仔细分辨研究,将所有情况审查得清楚明白。
当时人们都赞扬他英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悯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监狱里有判死刑的囚犯,岁末除夕,曹摅视察监狱,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怎么样?新的一年是人情最看重的,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众囚徒都痛哭着说道:“如果能暂且回家,死而无怨。”*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
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曹摅将监狱所有的门打开让犯人出来,限定日期让他们回来。
曹摅的属下坚决反对,都说不行。*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曹摅说:“这些人虽然是小人,但讲义气,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我自会替各位承担这个责任的。”*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为圣君。
*到约定的时日,死囚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并没有违约的人,一县的人都叹服,称曹摅为圣君。*入为尚书郎。
仁惠明断,百姓怀之。*以后曹摅入朝做了尚书郎,又转任洛阳县令,仁爱宽厚明断是非,百姓都爱戴他。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有一次天下大雪,宫门夜晚丢失了阻道的木行马,官员们四处查看,不知道行马到什么地方去了。
*摅使收门士,众官感喟不然。*曹摅派人将那些看门的士卒拘押起来,很多官员都说不应该这样。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曹摅说:“宫廷警卫森严,不是外人敢偷盗的地方,一定是看门的士卒,因为天寒烤火去了才丢了行马。”
*诘之,果服。及齐王辅政,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
*追问看门的士卒,他们果然服罪了。到齐王辅政的时候,曾经神色自若地问曹摅道:“天子被贼所逼,没有人能奋起救主的。
*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令人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是我率领天下的义兵兴复王室,今天进京辅佐朝廷,救助、振兴危难的时局,有人劝我回到齐地去,你意下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帝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
*曹摅道:“扫平国贼,挽救复兴国统,从古到今作为人臣的功劳没有比大王更大的了。*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
*然而天下大道没有兴隆就没有衰退,世间万物没有强盛也就没有衰败,这不仅仅指人事,也是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诣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望大王处在高位时居安思危,在自满时谦虚谨慎,精挑细选百官,秉持公心摒弃私欲,推举贤才进献善才,务必为朝廷找到能担负大业的栋梁之材,然后用油脂涂好车轴用草料喂好马,向皇上深深地作个揖,然后回到齐国去吧,那样就朝廷与百姓会同喜同庆,曹摅我们这些人也会感到庆幸。”*后战死,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后来,曹摅战死了,官员百姓全都为他奔丧赴葬礼,在路边大声号哭,如同赴父母的葬礼一般悲痛。*。
5.救急啊,曹摅的翻译哎,可惜了我的临场发挥,简单的翻译如下:(曹摅)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母亲去世后一直在家守孝。
惠帝末年,复职当了襄城太守。那时襄城饱受流寇侵袭之苦。
曹摅到任之后,安抚百姓,没用几个月,就将城池收复。永嘉二年,高密王 (有个姓)简 为襄阳太守,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
那一年,王卣等人聚众掠夺城池。高密王派参军崔旷去征讨,命令曹摅为督护。
崔旷是个奸诈之人。骗曹摅去打头阵,自己后面接应,最后却不去。
曹摅的最后一场战斗是在郦县,因为崔旷没有前来接应,只能和王卣孤军奋战,最后战败而亡。他的那些同僚和百姓们听到这个噩耗,伤心欲绝,跑去给曹摅哭丧,还边跑边哭,就好像在哭自己的爹娘一般。
---好了,没有什么加工了,大意如此了。
6.曹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曹 cáo 〈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即两曹 [plaintiff and defendant]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divison;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cient times]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official]。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
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group;team]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
注:“偶也。” 率其曹偶。
——《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
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people of the sam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Cao state]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7.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和原文《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文言文人物传记韦见素的翻译韦见素,字会微,是京兆万年人。
父亲名韦凑,开元年间任太原尹。韦见素考中科举。
景龙年间,出仕相王府参军,历任卫佐、河南府仓曹。为父亲守丧,服丧期满,任命为大理寺丞,袭封父亲爵位彭城郡公。
受牵连获罪出任坊州司马。召入朝任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任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升任谏议大夫。
天宝五年,充任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省察风俗,奏劾纠察官吏,所到之处官吏畏惧。任使职返回,拜任给事中,驳论辩正,纠正违法,很是振作了台阁的旧制。
不久检校尚书工部侍郎,改任右丞。九载,升任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韦见素仁义宽容有长者之风,不愿意得罪人,主持考选多年,选拔官吏公正,受到人们的称赞。当时右相杨国忠当政,左相陈希烈畏惧他的权势,凡事卑恭顺从,不敢发表意见,玄宗深知此情,心中不高兴。
天宝十三年秋季,阴雨连绵六十余天,京城的房舍墙垣差不多全都倒塌毁坏,共有十九坊被水淹没。天子认为可能是宰相不称职,出现了这等凶兆,命杨国忠用心选求正直之士。
当时兵部侍郎吉温正受到恩宠,皇上想要任用他。杨国忠认为吉温是安禄山的佐僚,惧怕他的威权,上奏阻止了这件事。
杨国忠访问中书舍人宝华、宋昱等,窦华、宋昱说韦见素大方文雅,性格柔顺容易控制。皇上也因为他曾任职相王府,有旧恩情,同意于此事。
这年八月,拜任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乎章事,充任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取代陈希烈。韦见素既然是杨国忠所引用的。
心中感激他。当时安禄山与杨国忠争宠,互相猜忌,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仅是签名罢了,於是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在桃林战败,潼关失守。当月,玄宗仓惶出逃,不知往何处。
杨国忠因自己领剑南节度使,请求前往成都。韦见素与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在延秋门遇到皇上,便随从护驾到咸阳。
第二天,到达马嵬驿,军土得不到饭吃,出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怕他们作乱,就与飞龙马家李护国和皇太子商议,请求诛杀杨国忠,以安定军心。
当天,陈玄礼等带领禁军包围了行宫,全部诛杀了杨氏家族。韦见素逃走,被乱兵杀伤,众人高喊说:“不要伤害韦相!”认识的人救了他,得以免死。
皇上听说此事,让寿王李瑁来安抚他,赐药治伤。魏方进被乱兵杀死。
当天,朝士只有韦见素一人。此夜住宿在马嵬,皇上命韦见素之子京兆府司录参军韦谔任御史中丞,充任置顿使。
凌晨将要出发,六军将士说:“杨国忠反叛,不能够再去蜀川,请求前往河西、陇右。”有的说去灵武、太原,有的说返回京城,议论纷纭。
皇上想往剑南,恐怕违背军士的心意,没有说话。韦谔说:“返回京城须要有抵御叛贼的军备。
现在兵马数量少,恐怕不是万全之策,不如暂且到扶风,再慢慢考虑去向。”皇上询问大家,大家认为正确,於是命皇太子殿后。
皇上到达扶风郡,随从护驾的诸军各自计谋出路,说话很不礼貌。陈玄礼无法制止,皇上听到后忧愁恐惧。
适逢益州给朝廷贡献来春季的彩色丝织品十万匹,於是任命管理押运的纲使蒙阳尉刘景温为监察御史,把所贡献的彩色丝织品都陈列在廷中,召六军将士等人进来,皇上对他们说:“卿等都是国家的功臣,勋劳素来显著,朕的优厚赏赐,通常也不少。因为叛逆胡人辜负恩德,不得不躲避,深知卿等难以辞别父母妻儿,朕也来不及辞别九庙。”
皇上说话时声泪俱下。又说:“朕现在要往蜀地,蜀地道路艰险,人如果多往,恐怕难以供给。
现在有这些彩色丝织品,卿等应该就地分掉,各自图谋出路。朕自有子弟、宦官等随从,这就与卿等告别。”
众人都屈身伏地号哭,说:“无论生死都不离开陛下。”皇上遇了很久说:“去留听任卿等自便。”
从此恶言才停止。七月,到达巴西郡,任命韦见素兼任左相、武部尚书。
几天以后,到了蜀郡,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豳国公,授任他的一个儿子五品官。当月,皇太子在灵武即位,因为道路阻滞,驿传不通。
八月,肃宗的使者来到,才知道太子已在灵武即位。不久命韦见素与宰相房琯持传国宝玺及玉册奉命出使灵武,宣告传位的诏命,顺便举行册立新皇帝的礼仪。
将要出发,上皇对韦见素等说:“皇帝从小就仁义孝顺,与诸皇子不同,朕怎能不知道。往昔十三年,朕已有传位的意图,适逢那年有水旱灾害,身边的人劝说朕暂且等待丰年。
近来便逢安禄山起兵反叛,天下震动,未能完成这一心愿。往日离开马嵬时,已有过吩咐。
现在皇帝接受天命,朕的心情顿时如释重负。劳驾卿等远去,尽力辅佐他。
多难兴王,自古如此,卿等忠於朝廷,以国家为重,早日平定中原,是我的期望。”韦见素等悲泣难以自禁。
同时以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及中书舍人贾至充任册礼使判官。当时肃宗已经回返顺化郡。
九月,韦见素等来到,册立皇帝的礼仪完毕后,随从皇上前往彭原郡。肃宗做太子时,早就听说过房琯的大名,所以对待他很尊重;因为韦见素曾经依附杨国忠,稍遭冷遇。
第二年,到达凤翔。三月,授任他为左仆射,免去知政事,让以宪部尚书身份退休的苗晋卿取代他任左相。
当初,肃宗在凤翔,承战乱之后,法纪未建立,兵部吏部的三。
9.折箭文言文答案原文
阿柴有子二十人。病笃,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利延不能折。阿柴喻之曰:“汝曹知之乎?孤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同心,社稷可固。”言毕而卒。
译文
阿柴有二十个儿子。他将要病逝时,命令他所有的儿子每个人贡献一支箭。拿出一支箭给他的弟弟慕利延,让他折断这支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柴又拿十九支箭让慕利延折断它们。慕利延不能把箭折断。阿柴告诉他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折断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说完后他就死了。
注释
1.吐谷浑:我国古代吐谷浑部落的首领
2.授 :交给,给予。
3.喻:告诉。
4.奉:给。
5.汝曹:你们。汝:你
6.摧:折。
7.戮力:尽力。戮,lù。
8.社稷:jì,国家。
9使:让。
启示:
后人用“阿柴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聚集在一起,要想折断它们就困难了。
阐发与应用
⒈ 团结就是力量。阿柴教育儿子们他死后要协力同心,使国家稳固。这本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他用既形象又极实在的说法说明了。我国古话有“众志成城”,意为只要团结一致,就能筑起牢不可破的城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社稷”原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与谷神。在古人看来,人类如果没有土地,就无立足之处;没有稷(jì,五谷),便无法生存,因此要按时祭土地神和稷神。以后便做国家的代称。上文“社稷可固”,意为国家可巩固。
3. 人称复数。在文言文中人称代词一般无单复数之分,但有时也用“等”、“曹”、“属”等表示复数。如上文“汝等”、“汝曹”,均指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