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必修3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必修4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2.谁能给我几份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啊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烛之武退秦师1.实词:1) 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2) 晋军函陵。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3)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动,使……灭亡。11) 阙秦以利晋。
利:使动,使……获利2.虚词:1) 之: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
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
(事)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
(人)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3)而: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4)其: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5)焉: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
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d)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3.句式:A. 宾语前置句:1. 何厌之有?——有何厌?B. 状语后置句1.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于晋无礼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C. 判断句:1. 是寡人之过也。
标志:是……也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标志3. 失其所与,不知。
无标志4. 以乱易整,不武。无标志D. 省略句1.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2. 敢以( 之 )烦执事3. 若舍郑以( 之 )为东道主。
4. 晋军( 于 )函陵《荆轲刺秦王》1. 闻、引、见、迟、诚1) 闻:乃今得闻教!闻:听到。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到。
(报告)2)引:秦王惊,自引而起:挺起身。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3)见:秦王必说见臣:召见。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图穷而匕首见:出现。
通“现”未尝见天子:看见过。4)迟: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认为…迟。5)怪: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觉得…怪6)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7)就: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2. 句式:一、两个被动句。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两个表原因的判断句。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三、两个一般判断句。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四、两个定语后置句。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五、两个状语后置句。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②取之百金。
—(以)百金取之。3. 虚词用法一、而:1) 图穷而匕首见(承接)2) 荆轲遂就车而去(承接)3) 秦王还柱而走(修饰)4) 倚柱而笑(修饰)5) 伏尸而哭(修饰)二、以: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2) 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3) 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4) 日以尽矣:副词,通“已”,已经5) 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表目的,来6)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7) 使使以闻大王:连词,表目的,来8)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9) 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10) 乃欲以生劫之:介词,用11) 箕踞以骂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4. 6个通假字1) 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2) 日以尽矣 :“已”,已经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返回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秦武阳色变振恐、故振慑:“震”,害怕5) 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方还柱走:“环”,绕6) 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猝”,突然5.词类活用1) 进兵北略地 北:名作状,向北2)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作动,上前3) 函封之 函:名作状,用匣子4) 太子迟之 迟:意动,以为迟5)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6) 前而为歌 前:名作动,上前7)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日夜:名作状,日日夜夜8) 发尽上指冠 上:名作状,向上9) 函封 函:名作状,用匣子10) 使使以闻大王 闻:使动,使…听到禀告 11) 乃朝服 服:名作动,穿上朝服12) 群臣怪之 怪:意动,以之为怪13) 前为谢曰 前:名作动,上前14) 箕踞以骂 箕踞:名作状。
3.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4.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主要有:第二单元4.蜀道难。
.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劝学。
.《荀子》10.*过秦论。
.贾谊11.*师说。
韩愈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视频,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