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炳烛抄之明》出自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师旷知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道‘善!’”
本文说的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与孙权劝学相似
翻译见/view/2354793.htm?fr=ala0_1
2.孙权劝学的比较阅读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吕蒙和傅永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我学过的,呵呵!
3.类似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非全文,只是写了小部分,如果想看可自行百度,这个劝学文在我们学校正中央写着,是荀子写的<;劝学>;与孙权劝学道理意思一样.
4.孙权劝学与说宛比较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文言文翻译说宛晋平公问师旷:“作为一个君主该怎么做呢”回答说:“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重点放在博爱上,追求任命贤人。多听别人的意见,来管理各地。
不能沉溺于流俗,不被身边的人事所拘泥。心胸开阔,有远见,超越平凡,坚持自己。
多关心如何管理,好治理臣子百姓。这是作为一个君主的操行。
晋平公说”好!“。
5.孙权劝学的比较阅读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吕蒙和傅永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
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我学过的,呵呵。
6.有篇文言文叫什么范本的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重点字词解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现已失踪)。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 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2、更:重新。 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4、邪(yé):通“耶”,语气词。
45、乎:啊。表感叹语气。
46、以:用。 47、见事:认清事物。
48、岂:难道。 49、当:应当。
50、益:好处。 51、就:归于。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