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初二文言文练习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初二文言文练习 1.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的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 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 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 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 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47 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 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 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 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 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 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 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 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 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 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适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 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 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 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 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 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 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 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 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 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 《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 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 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 32 枚 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 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 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 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 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 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 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 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 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 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 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 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 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 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 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 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 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 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 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 的小虫.⑥?: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 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 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 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 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1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 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 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 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 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 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 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 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

2.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越多越好

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我的翻译:(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我的感悟:(二)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①,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恣鼠啮不顾 2、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2、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三、1、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道理?2、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àng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鼠恣啮,不顾,且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据《燕书》改写)翻译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容器里,老鼠便放肆的吃,并且呼唤其他同类一起来.等到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忧这件事.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他就把容器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这个晚上,老鼠又来了,它们高兴地进到容器里,没有意料到容器里有水,都淹死了.寓意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鼠的贪婪与愚蠢.注释 鼠好夜窃栗,好:喜欢且呼群类入焉,焉:于之,在这里是夜,是:这栗且尽,且:将且呼群类入焉,且:而且乃以糠易栗,易:换不意咸溺死,咸:都不意咸溺死,意:意料鼠恣啮,恣:放肆 啮:吃是夜:这个夜晚顾:管反(必饫而后反):同“返”盎:腹大口小的坛子饫:吃饱次第:按次序逮:等到(三)醉人击虎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译文世上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一定要坐那儿看着他,等他醒来.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部分字词注释 食:吃必:一定俟:等待以为:认为是,以为是击:打即:就逸:逃之:到则:原来气:气势启示再强大可怕的困难,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能战胜它.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1、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2、之山下月明处 3、杖击之二.给下列语段注上标点.(4分)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三、翻译句子: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四、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答案:一、1、放肆、肆恣 2、理睬 3、通假字,通“返”,返回.二、1、越人于是用水替换粟,使糠浮盖在水面上.2、到了晚上,(老鼠)又招呼它那一群依次爬进(盆子),(结果)全部淹死了.三、1、越人角度思考——告诉我们聪明人总能够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制服对手.2、老鼠角度思考——告诉我们无限贪欲最终没有好下场的道理;翻译:老鼠喜欢夜间偷吃小米.有个越国人把小米装入缸里,老鼠肆意地去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缸里吃小米.到了月底,粮食已经不多了,主人十分担心,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方法后,他用一层浮在水上的糠皮代替了小米.到了夜晚,老鼠又来了,依旧呼唤同伙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进容器里,结果全部都被淹死了.一、1、等待2、到,往3、用木杖二、略三、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胆气盖过了老虎.四、启示是:再强大可怕的困难,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就一定能战。

3.求初二古文阅读理解题目,要附答案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

4.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

5.初二上册语文古文练习

一、1)不(独)亲其亲----------仅仅

2)矜、寡、孤、(独)、废疾者----------孤独的人

3)谋(闭)而不兴----------堵塞

4)外户而不(闭)----------关闭

二、

1)与------通--------举,解释:----------推举,选举

2)作------通--------坐,解释:----------犯罪

三、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东西太多了就丢弃在地上,不需要藏在自己这里;力气太多了就不要用在自己身上,不需要为了自己。

四、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20道初二上册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

(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

(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7.求初二文言文练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仿写句子练习 1、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8.谁有10篇初中的文言文练习文章最好短一些,后面配有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漂亮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而复问其妾曰…………( )旦日……………………( )与坐谈…………………(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王之蔽甚矣……………( )乃下令…………………(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令初下…………………( )时时而间进……………(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 )皆朝于齐………………( )二,给加点字注音:昳丽( )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三,翻译句子:1,而形貌昳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4,忌不自信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0,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1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5,时时而间进1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7,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选择: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由此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2,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 怎么仿写小古文?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

  • 本文目录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仿写童趣古文150字?仿照《咏雪》写一篇类似的文言文,拜托!~~~~?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也。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文言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字。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一句中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有:与、书和写共三字,简体字写繁体字的书写为:与字的繁体写作與,与輿、興等繁体字极相似。
  • 心动但不失控用文言文来表达(请问是否爱着一个人已足够共渡爱的尽头是哪首歌曲里的?)

  • 本文目录乱了分寸的心动是什么意思?偶滴歌神歌词我要啦啦拉着你的手是什么歌?什么歌有山明水秀?为什么人会控制不住的心动呢?为什么越是想要控制却越是失控呢?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请问是否爱着一个人已足够共渡爱的尽头是哪首歌曲里的?乱了分寸的心动是什么意思?乱了分寸的心动就是对你心动的意思。乱了分寸,一般都是在紧张或者激动的时候才会乱了分寸。心跳就是心跳动。所以连起来就是对你心动了。方寸在古代是指心的意思,乱了方寸就是心乱了,心思乱了,慌了神,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意思。这句话形容人在外界干扰下心绪烦乱、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