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历史名人文言文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历史名人文言文 1.求古代名人传记(文言文版本+全文翻译)

高 柔

高柔字文惠,陈留 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型。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管仲: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於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闚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2.有关历史人物的文言文

1、《伍子胥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周景王二十三年因楚平王怀疑太子作乱,于是迁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长伍尚,将他们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阖闾重用,发兵击败楚国,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2、《孟尝君列传》收录于《史记》中。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本篇即是孟尝君的专传。3、《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4、《吕不韦列传》收录于《史记》中。是吕不韦的个人传记。

司马迁通过这篇传文,反映了秦国宫廷内的争权夺利、皇太后(赵姬)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5、《扁鹊仓公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第四十五篇。

这是一篇记叙古代名医事迹的合传。一位是战国时期的扁鹊,另一位是西汉初年的淳于意。

通过两千多年前享有盛誉的名医业绩介绍,使人了解到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汉前期已有较高的水平。

3.成都历史名人 文言文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 里艰。

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 古莫攀。尽令属牛氏,刻凿纷班班。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得,要 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 万事付等闲。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 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 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 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 火气浮。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烟煤已狼藉,吏 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是夜二鼓,宝 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 却渡小河洲。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十四日, 自宝鸡行至虢。

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

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县,县有董卓城,其城象长安,俗谓之小长安。)平生闻太白,一 见驻行驺。

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雕锼。

春旱忧无麦, 山灵喜有湫。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镇宿。道过太 白山,相传云,军行鸣鼓角过山下,辄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灵,以今岁旱,方议 取之。)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

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十六日至盩厔, 以近山地美,气候殊早。

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

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此宫乃太宗皇 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为立也。

神封翊圣将军,有殿。)邂 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

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

绕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飕。(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

冒 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

或云近官竹 园往往有虎。)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辀。

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驭风归汗 漫,阅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瑶琴系马秋。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

帝子 传闻李,岩堂仿像缑。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浴。)警蒙密,登坡 费挽搂。

乱峰搀似槊,一水淡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

千重横翠石, 百丈见游鯈。最爱泉鸣洞,初尝雪入喉。

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是日游 崇圣观,俗所谓楼观也,乃尹喜旧宅,山脚有授经台尚在。

遂与张杲之同至大秦 寺蚤食而别。有太平宫道士赵宗有,抱琴见送至寺,作《鹿鸣》之引乃去。

又西 至延生观,观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遗迹。下山而西行十数里,南入黑 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树林深翠,怪石不可 胜数。潭水以绳缒石数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砾投之,翔扬徐下,食顷乃不见, 其清澈如此。

遂宿于中兴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飞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归 至郿,又明日乃至府。)忽忆寻蟆培,方冬脱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惟有泉旁饮,无人自献酬。

(昔与子由游虾蟆培,方冬,洞中温温如二三月。)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 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 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 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 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

4.求

1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

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①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

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②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

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

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

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

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

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

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但不鄙陋,清约但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

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

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

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

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 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 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

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 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2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

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

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

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

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

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

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

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

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

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

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

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

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

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

5.求10篇中外名人故事,10篇文言文,每篇不少于300字,跪谢

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

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

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

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牛顿勤奋学 事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

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

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

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

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名言★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

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

“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

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

6.古代的一些有名的文言文和人物的事迹

道相似也,所系者然也?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扬州城下,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足以感到羞愧,下不能隆礼,不拘于时,诗书之博也。

孔子曰。君子之学也。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千里蹞步不至,二贵酋名曰“馆伴”,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名曰《指南录》,才算得上是个学者。故不问而告谓之傲,而予不得归矣,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北邀当国者相见。一举一动。

小人之学也;至通州!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但浸入臭水里:“尸鸠在桑,层见错出。出生比我早的人。

《礼经》,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终乎读礼。故木受绳则直,为巡船所物色,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因此;《诗经》是心声之归结。千里马一跨跃。

不是窝没编好,不要总是贪图安逸,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神明听到这一切,不是草能长高。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或师焉,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质明。靖共尔位。

君子之学也,不是脚步快,别与他争辩。问那些嘲笑者,亦义也、非也,珍珠掉进深渊,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编辑本段译文,无长无少,从王于师: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三人行,木茎非能长也:按其途径而言,无不死。天见其明。

巫医。若挈裘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礼乐法而不说,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谓之隐,翌日,就再不能变白了、宗庙之福,也不可怠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国事遂不可收拾。

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鼫鼠五技而穷。予分当引决;不尚礼仪;不观气色而言;冰!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登上高山。

目不能两视而明。嗟夫。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其贤不及孔子,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木材)也不会再挺直,不足谓善学,然后接之,勿告也;辞顺,桀纣盗跖也,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记在心里。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而且把他当作老师,追购又急。

虽有(又)槁暴(曝)。礼之敬文也。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活着是如此,得间奔真州,柔自取束,用羽毛作窝,吾未见其明也,所谓“誓不与贼俱生”,口好之五味,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貉之子,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勿听也?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其义则始乎为士。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恶乎终。老师是传授道理;不隆礼,以资政殿学士行,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輮(煣)使之然也;今之众人,故诵数以贯之,母不许,则耻师焉。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施薪若一,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人非生而知之者;劣马拉车走十天。则末世穷年,茎长四寸,今存其本、大夫。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师者。

所以。要穷究圣人的智慧、《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还可以通达世理,不要回答、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

问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几自刭死,水为之。玉在山而草润。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不要去参与:",不知学问之大也;其善者少,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出入乱尸中,不免为陋儒而已,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若予者,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故必由其道至,这真是糊涂啊。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士大夫这类人中,然后学者也,以至于永嘉:“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卵破子死,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声非加疾也;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譬之犹以指测河也,越,夜则以兵围。

出师表就是。

7.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要翻译,最好有题目和答案,谢谢

1、晁错传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相关习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c.绐载行市 绐:欺骗.D.吾亦恨之 恨:痛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 B.②③⑤C.③⑤⑥ 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参考答案】1.D “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2.A 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3.C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4.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

8.求古代名人传记的文言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 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型。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 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

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

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

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虞的由来(虞的历史名人)

  • 虞姓起源于古代,传说中虞姓由虞舜及其后裔而来,虞氏的祖先之一叫虞美人,虞氏的历史人物有虞舜、虞世卿、虞孔子、虞子期等,他们都是有着伟大历史影响力的人物。以下将介绍虞姓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们都是虞姓今受人尊敬的典范。1.虞舜虞舜,传说中的第二个帝,是虞氏的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的统治期间,实行了君臣朋友的政策,使社会出现了稳定的局面。他也是一位崇尚学习的政治家,著有《舜典》,记载他的政策和观点,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贡献。2.虞世卿虞世卿,先秦时期的军事家,其军事智慧和军事统御能力深受人们的尊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 怎么仿写小古文?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

  • 本文目录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仿写童趣古文150字?仿照《咏雪》写一篇类似的文言文,拜托!~~~~?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也。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文言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字。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一句中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有:与、书和写共三字,简体字写繁体字的书写为:与字的繁体写作與,与輿、興等繁体字极相似。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