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如下:
《马 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比较有名的文言文可以查看 《古文观止》
部分名篇录
2-1 蓼莪 诗经 10-1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欧阳修
2-2 劝学 荀子 10-2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3-1 句践复国* 国语 10-3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洵
4-1 鲁仲连义不帝秦* 司马光 11-1 教战守策 苏轼
4-2 渔父* 屈原 11-2 六国论 苏轼
5-1 荆轲传* 史记 11-3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5-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11-4 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熹
6-1 长门赋* 司马相如 11-5 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6-2 苏武传* 汉书 11-6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6-3 戒子益恩书* 郑玄 11-7 尚志斋说* 虞集
6-4 典论论文 曹丕 12-1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6-5 与吴质书* 曹丕 12-2 尚节亭记* 刘基
6-6 与杨德祖书* 曹植 12-3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守仁
7-1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12-4 先妣事略* 归有光
8-1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12-5 项脊轩志 归有光
9-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2-6 西湖杂记-2-4 袁宏道
9-2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7 复多尔衮书* 史可法
9-3 袁家渴记* 柳宗元 12-8 廉耻 顾炎武
9-4 罴说* 柳宗元 12-9 大铁椎传* 魏禧
9-5 黔之驴 柳宗元 12-10 祭妹文 袁枚
9-6 临江之麋 柳宗元 12-11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中
9-7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 12-12 梅花岭记* 全祖望
9-8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12-13 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9-9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12-14 登泰山记* 姚鼐
9-10 训俭示康 司马光 12-15 致沅弟书* 曾国藩
3.告诉我一些有名的文言文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 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 情记趣》 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 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 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 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 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 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 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 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 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 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 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 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 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 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0、麦田浅 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 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
4.比较有名的文言文可以查看 《古文观止》 部分名篇录 2-1 蓼莪 诗经 10-1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欧阳修 2-2 劝学 荀子 10-2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3-1 句践复国* 国语 10-3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洵 4-1 鲁仲连义不帝秦* 司马光 11-1 教战守策 苏轼 4-2 渔父* 屈原 11-2 六国论 苏轼 5-1 荆轲传* 史记 11-3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5-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11-4 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熹 6-1 长门赋* 司马相如 11-5 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 6-2 苏武传* 汉书 11-6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6-3 戒子益恩书* 郑玄 11-7 尚志斋说* 虞集 6-4 典论论文 曹丕 12-1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6-5 与吴质书* 曹丕 12-2 尚节亭记* 刘基 6-6 与杨德祖书* 曹植 12-3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守仁 7-1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12-4 先妣事略* 归有光 8-1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12-5 项脊轩志 归有光 9-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2-6 西湖杂记-2-4 袁宏道 9-2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7 复多尔衮书* 史可法 9-3 袁家渴记* 柳宗元 12-8 廉耻 顾炎武 9-4 罴说* 柳宗元 12-9 大铁椎传* 魏禧 9-5 黔之驴 柳宗元 12-10 祭妹文 袁枚 9-6 临江之麋 柳宗元 12-11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中 9-7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 12-12 梅花岭记* 全祖望 9-8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12-13 左忠毅公轶事 方苞 9-9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12-14 登泰山记* 姚鼐 9-10 训俭示康 司马光 12-15 致沅弟书* 曾国藩。
5.最有名的古文是哪本中国古书“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书是《中国古书“第一部”字通》
第一部诗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第一部历史批评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天工开物》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是《全芳备祖》
第一部药典书籍是《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是《茶经》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珠算盘法》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记》
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
第一部图书目录是《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