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图:图谋,商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男女质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3分) ⑵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3分)6. C (用事指掌权。)
7. A 都是“用”的意思。(B代词。
他的/代词。他们C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虚词。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D助词。
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 A9. B“会居位不久”的不是皇上,而是王叔文。
10.(1)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3分) (2)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3分)11.(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分。
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分)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孟轲受业于子思》译文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阅读答案试题祖冲之《述异记|山魈》译文《明史·廖永忠传》译文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宋人轶事汇编|周恭帝幼冲》译文《后汉书•吴佑传》译文《聊斋志异|王子安》译文(宋)苏轼《答李端叔书》译文《新唐书|王琚传》译文韩愈《祭田横墓文》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译文《旧唐书|温彦博传》译文明·谢黄《后鉴录》译文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译文。
2.求 文言文 柳宗元遭贬 翻译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图:图谋,商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男女质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3分) ⑵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3分)6. C (用事指掌权。)
7. A 都是“用”的意思。(B代词。
他的/代词。他们C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虚词。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D助词。
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 A9. B“会居位不久”的不是皇上,而是王叔文。
10.(1)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3分) (2)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3分)11.(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分。
两个要点中 , 一个要点 1 分 ) (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4分。
三个要点中学生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 答两点即可得 4分)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孟轲受业于子思》译文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阅读答案试题祖冲之《述异记|山魈》译文《明史·廖永忠传》译文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宋人轶事汇编|周恭帝幼冲》译文《后汉书•吴佑传》译文《聊斋志异|王子安》译文(宋)苏轼《答李端叔书》译文《新唐书|王琚传》译文韩愈《祭田横墓文》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译文《旧唐书|温彦博传》译文明·谢黄《后鉴录》译文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译文。
3.文言文 柳宗元遭贬翻译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译文] 子厚,名宗元。
七世祖柳庆,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
父柳镇,为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
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
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
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
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
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
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
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4.(柳宗元遭贬)的全文翻译和字词解释翻译: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5.柳宗元的文章(被贬前和被贬后,除永州八记)古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骚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