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蒋母授书》文言文翻译(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译文
蒋士铨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他《四书》几句。苦于蒋士铨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蒋士铨抱上膝盖教他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蒋士铨十个字,第二天,叫蒋士铨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蒋士铨六岁时,母亲才叫蒋士铨拿笔学写字。
注释
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波磔(zhé):字的笔画。波,撇;磔,捺。 毕:都,全部。 陈:摆放。 左右:两边。 任:任凭。 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á),通“木贾”,即木贾木。楚,荆条。
2.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小题1:(3分) A
小题1:(3分) C
小题1:(4分)(1)乃:才 (2)斯:这 (3)素:向来,一向 (4)暇:空闲
小题1:(2分)稍微病愈,母亲就指着抄录在墙壁间的诗歌,教儿小声吟唱把它作为游戏。
小题1:A与例句“以”都是“因为”。
小题1: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想听到儿子诵诗,在母亲的心理,孩子努力学习就是母亲最大的安慰。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少、辄、以为”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3.《蒋母授书》文言文翻译原文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白话文:
蒋士铨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他《四书》几句。苦于蒋士铨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蒋士铨抱上膝盖教他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蒋士铨十个字,第二天,叫蒋士铨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蒋士铨六岁时,母亲才叫蒋士铨拿笔学写字。
注释
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波磔(zhé):字的笔画。波,撇;磔,捺。 毕:都,全部。 陈:摆放。 左右:两边。 任:任凭。 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á),通“木贾”,即木贾木。楚,荆条。
4.文言文《李孝子传》的翻译【翻译】: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
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哭着说:“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
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
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
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
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
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
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索还。
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
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
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
评论:《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中庸》里说:“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
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原文】: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
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
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
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
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 ,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 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
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
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 “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出自】:《小仓山房集》【作品简介】:《小仓山房文集》,清袁枚作。枚曾筑随园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并题其室曰“小仓山房”,故以名集。
八十二卷。计编年诗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文集二十四卷,续文集十一卷,外集文八卷。
有乾隆间刻本。又有石韫玉《袁文笺正》及《补注》、邹树荣《袁文笺正补正》【作者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5.英语翻译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话说我的第一反应是翻成英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徊”,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6.忠雅堂集文言文翻译与划分节奏蒋士铨《忠雅堂集》“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原文与翻译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十八,归①先府君。
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十八岁嫁给我父亲。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
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欢把财物施舍给别人,给人家许多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
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
过了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
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
戚党⑤人争贤之。⑤戚党:亲威和乡党。
亲戚和同族人,个个称赞她贤惠。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⑥吟哦声:读书的声调。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 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
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