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萧条庭院
作者:李清照
原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闹红一舸
作者:姜夔
原文: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揭来吴兴5,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念奴娇·洞庭青草
作者:张孝祥
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一作“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作者:辛弃疾
原文: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阳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念奴娇·我来牛渚
作者:吴渊
原文: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念奴娇·断虹霁雨
作者:黄庭坚
原文: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念奴娇·水天空阔
作者:文天祥
原文:水天空阔 怀禅微刻《念奴娇·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念奴娇·昆仑
作者:毛泽东
原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念奴娇》全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首词中,作者以恢弘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三国时吴国大都督周瑜这一个英姿勃发的人物形象,借传颂古代豪杰的英雄业绩,抒发了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上阕咏赤壁,立足写景,即景抒怀,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波涛滚滚地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这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已经遗弃了的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吴国大都督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围石乱山高,两岸陡峭不平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惊人的巨浪汹涌澎湃,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腾跃翻滚,卷起千万堆雪似的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诗如画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啊,物华天宝,地杰人灵,那一时期该有多少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青年英雄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当年吴国大都督周郎公瑾正当年少,乔家小女刚刚嫁了过来,他姿态雄峻睿智卓越,风度翩翩,光采照人。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风流儒雅,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大敌当前,谈笑自如,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曹操80万大军的无数条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瞬间化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今我身临古战场,不觉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未老先衰,两鬓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啊,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举起酒杯,来祭奠这万古长存的江上的明月,让她和我同饮共醉吧!
《念奴娇》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他将写景和怀古相结合,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形象生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在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抒发了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翻译你好,解析如下: 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 你了。
4.古文《念奴轿.亦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代词论家徐钅九所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 固是英雄本色”.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概的代表作. 作为豪放词风的创始人,一开篇就用大笔挥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景观.“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把滚滚的长江和具有卓越气概的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布置了广阔的空间背景和悠久的时间背景, 气魄极大, 笔力遒劲.“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一幅这样的图画: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 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 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花.这是作者浓墨健笔的生动描绘, 绘声绘色;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我们不难看出豪放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 空间上可视接万里, 时间上可思游千载.这种美感是雄浑美, 是壮阔美.它与雄伟的万里长城、波澜壮阔的黄山云海、壮观的泰山美景,具有同等的大气魄. 这首词上片写景, 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在三国风流人物身上.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足智多谋的周公瑾..正如作者说“一时多少豪杰”, 但作者在众多人物中, 为什么只“遥想”智破强敌的周瑜? 在写赤壁之战前,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 富有情趣,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的不仅丰姿潇洒, 韶华似锦令人艳羡.之后, 作者这样描绘赤壁之战时的周瑜: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 风度翩翩, 表现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 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 稳操胜券.“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 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我们想象一下: 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 一位卓越不凡的青年将军, 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 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 使对方的万艘舳舻, 顿时化为灰烬, 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钦慕周瑜,这是合情合理的.我们联系当时时代背景: 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危胁, 因此, 他渴望有个像周瑜这么个人物来以弱胜强,扭转乾坤.从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抱负.他联想自己被贬黄州的现实, 不由感慨万端,因而发出“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正是苏轼自感岁月流逝,而空 “多情”于社稷,却壮志难酬的叹惋和苍凉的心情. 尔后又转为豁达,放眼大江,举酒赏月.这种境界比“人生如梦, ”“与尔同消万古愁”又高了一筹.从中也可以解读苏轼的思想和情感特点.苏轼的思想受儒、道、佛的影响, 他仰慕匡时济世的诸葛孔明, 又十分喜爱遁世的陶潜, 还同寺院的僧人结交, 三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胸襟旷达.虽被贬谪,处之泰然,笑谈生死.充分表露出作者豪迈中略带苍凉的心境.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把景、人、情和谐地统一在作者大笔之下:东去的大江, 穿空的乱石, 拍岸的惊涛, 卷起的千堆雪.加上一位具有英豪之气的风流人物周瑜.和作者的豪放感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内容上十分的和谐.一点不生硬.在行文上,作者开篇把景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 紧接着的写景, 作者先分写江、石、涛、雪, 总结“江山如画”.同时引出“一时多少豪杰”, 为下文写“周瑜”作了铺垫, “遥想”一词承上启下, 回忆周瑜后, 一句“故国神游”,引出下文抒情议论, 通首词连贯流畅, 前后照映, 如同行云流水,结构严谨,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形式上的和谐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篇幅短小, 气势磅礴, 内容丰富,笔触活泼, 但严谨有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多处运用映衬手法, 形成映衬美! 这首词所要塑造的人物是周瑜,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笔墨力塑周瑜一人, 千古风流人物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词中赤壁的险要地势映衬赤壁之战的激烈, 赤壁之战的激烈也映衬赤壁的险要, 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互相映衬等等, 形成映衬美! 豪放美、映衬美、和谐美交相辉映,其中豪放美是三美中的核心,映衬美更显豪放,和谐也是豪放的和谐.使该首词成为千古传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