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疑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原词】疑滞
【释义】
1、迟疑不决;犹豫不定。三国魏曹操《与荀彧书追伤郭嘉》:“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宋陆游《朝议大夫张公墓志铭》:“临事前见逆决,若烛照龟卜,无秋毫疑滞。”
2、指疑难之处。《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河东人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以问,该皆为通解之。”《宋书•隐逸传•关康之》:“又为《毛诗义》,经籍疑滞,多所论释。”唐刘禹锡《相国韦公集序》:“上富有春秋,未亲庶政,有疑滞,视公如蓍龟。”
3、停滞;停止。《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2.文言文中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什么意思原文为;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
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戡疑之,僚属皆言无足疑意思是什么戡疑之,僚属皆言无足疑。语出《程戡传》,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程戡很怀疑,同僚们都说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整段文言文的意思是:
宋朝人程戡(阳瞿人,字胜之)任处州太守时,有一州民与人积仇。有一天,此人的几个儿子对他们的母亲说:“母亲年老又生病,反正活不了多久,请以母亲的生命来报仇。”于是杀死自己的母亲,放置在仇人家门前,再向官府控告。仇人没有办法为自己脱罪。程戡很怀疑,同僚都说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程戡说:“杀死人而且将尸体放在自己家门前,不是很可疑吗?”于是亲自审问,把主谋全数查出来。
4.文言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他的院墙冲坏了,他儿子说:“如果不及时修筑,恐怕会有盗贼。”他的邻居也这么说。到了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富人相信他儿子不会偷盗所以怀疑是他的邻居干的。以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人,于是和胡人联姻。他问群臣说:“我想要对外用兵,哪个国家可以去攻打呢?”关其思说:“胡人可以攻打。”于是便杀了关其思。胡人的国君听说后,以为郑国和自己亲近而不防备它。郑国偷袭胡,攻取了它。这两个劝说的人,他们知道的都是正确的,但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
5.文言文《疑人窃履》的意思及单个字意思和中心思想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友如初。”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昔:曾经,从前。
[1] 于:在。[1] 窃:偷。
[1] 履:鞋子。[1] 归:返回。
[1] 适:恰好,恰逢。[1] 使:命令、派遣。
[1] 市:买。[1] 肆:店铺。
[1] 私:私吞。[1] 直:同“值”,价值。
以:拿,把,用。[1] 进:交给。
他日:另一天。[1] 过:拜访,探访。
[1] 骇:吃惊。[1] 固:本来,原来。
[1] 果:果然。[1] 然:这样。
遂:于是,就。绝:断绝。
[1] 逾:过了。[1] 暴:暴露,显露。
[1] 踵:到,走到。[1] 谢:道歉。
[1] 知:了解。而:就。
缪:通“谬”,错误,荒谬。[1] 罪:罪过。
[1]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