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北京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2、《陋室铭》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4、《岳阳楼记》 15、《醉翁亭记》 16。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 1、《氓》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书愤 》 21。
《沁园春 长沙》。
2.北京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篇1、《劝学》 荀子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5、《出师表》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7 《曹刿论战》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12、《陋室铭》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14、《岳阳楼记》15、《醉翁亭记》16.《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3.2011高考北京卷语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
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
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
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参考译文】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
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行事原则。
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
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
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
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
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
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
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就哪会有以后助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
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他的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参考答案】D 略是“简要”的意思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参考答案】C 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参考答案】D 分析: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
4.2006北京高考卷语文文言文句式原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译文:
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于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槽椽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处在三室的姬妾都给准备好充足的肉食。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对于村民百姓,不也是很刻薄吗?所以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晏婴我随同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中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
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于家中,也没赶上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米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于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能约束好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只听您的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予拜求。晏子于是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家中有一布一线的积蓄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连一布一线的储备都没有的,让他们有一年的食粮;没有被分到财物的村民就给他提供柴薪,使之足够来渡过连雨的难关。让柏遽巡查村民家,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金。巡视找寻缺财少用的村民,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就是巡查官员的罪过。
景公走出屋舍,减少酒肉的供应。三日后,官吏巡访后向上汇报: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敲钟击鼓作乐。晏子请求让景公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
通假字: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通“又”)七日。
晏子闻之,不说(通“悦”)
夫子倍(通“背”)弃不援
特殊句式:
晏子请发乘于民(状语后置)
三请,不见许。(被动句)
致任器于陌,(状语后置)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省略句)
兼于涂而不能遂。(状语后置)
遂拜于途。(状语后置)
三日(名词作状语),吏告毕上
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宾语前置)
5.2004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参考译文及注释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原文及译文详解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 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 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焉,句末语气词)。
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少:年轻),谦逊而且能够礼让(这两小句注意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行事果断(断割:做事时做决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此句为同意并列。)
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 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散吏,注意考卷给的注释),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
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嫁给,给……做妻子。侃子瞻,侃是人名,陶侃;子,儿子。
6.2010北京高考语文必背古文2010年高考背诵与默写篇目(共计38篇,其中初中有9篇●,北京版有3篇★)
(一)古文(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劝学》
3、《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7、《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8、《桃花源记》●
9、《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10、《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1、《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2、《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3、《陋室铭》●
14、《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5、《岳阳楼记》●
16、《醉翁亭记》
17、《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8、《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20篇)
1、《氓》
2、《国殇》★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沁园春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