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
身,遂产高祖。 ”——《史记》
一.其他句子
1.“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帝
王世纪》)
2.“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
二.文言文中“生孩子”的说法
生了男孩子是“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是“弄瓦之喜”。
三.生孩子,如何发文言文短信?
其一:
内子将于8月分娩,喜期伊迩,阖家欣悦,弟尤喜不自胜。今驰电相告,诸至亲好友定亦觉喜
从天降也。临月婴诞,或届满月良辰,当邀诸位相聚一庆。
其二:
您侄媳将于8月分娩,喜期伊迩,阖家欣悦,侄尤喜不自胜。今驰电相告,长者定亦觉喜从天
降也。临月婴诞,或届满月良辰,当邀长辈与友朋相聚一庆。
其三:
爱人将于8月分娩,喜期伊迩,阖家欣悦,我尤喜不自胜。今驰电相告,诸至亲好友定亦为我
倍感欢欣也。临月婴诞,或届满月良辰,当邀诸位相聚一庆。
2.古文表年龄的词襁褓(qiǎng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始龀、髫年、龆年:女孩7岁;男孩8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10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15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15岁以上。
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志学之年:15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16岁,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加冠:男子20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指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始室之年: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之年:40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艾:50岁。(古称50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50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50岁。)
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之年:60岁。(花甲之年: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60岁又称作“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耆(qí):60岁以上。
下寿、耆艾:60岁以上。(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古稀之年:70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耋(dié):70至80岁。
杖朝之年:80岁。
中寿:说法不一,计有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等4种说法。
耄(mào):80至90岁。
伞寿:80岁。(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90岁。
白寿: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八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jī)颐之年:100岁。(《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茶寿: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3.古代文言文中孩子被称为什么儿童称谓
1、童孺:儿童。
2、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
3、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4、髫[tiáo]年:童年。
5、髫[tiáo]龄:童年。
6、束发:是指青少年。
7、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8、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9、孺子:儿童。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扩展资料
1、伞寿,指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3、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期颐,指百岁高寿。据朱熹讲,期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
5、下寿,指6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上寿,指百岁。
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4.描写“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有哪些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 列御寇
2、《司马光砸缸》——宋 作者不详
3、《杨氏之子》——南朝 刘义庆
4、《曹冲称象》——晋 陈寿
文言文故事简介:
1、《两小儿辩日》: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
3、《杨氏之子》:
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4、《曹冲称象》:
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5.描写儿童的古文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