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
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
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
遂谓之屋。可不可邪?’ 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②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
粗得其似,则名知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
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
使加数年,男胜犂,女任彷 ,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种③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欋,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之哉!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 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陆游《烟艇记》(译文:归隐山水的意愿使我的胸怀浩大空旷,可收纳云霞日月的雄伟壮观,能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因此,我虽然只是住在这狭小的居室,但常常像坐在一条小船上,随着江水顺流而下,一眨眼已千里之远,所以,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不是烟艇呢?) 题解:烟艇,是指出没在烟波江河上的扁舟小船。陆游在临安任大理寺司直(相当于侍御史之职)时,住两间狭窄而深长的小屋。
陆游给这小屋起名为“烟艇”。文章以与客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为什么取名“烟艇”的缘由。
陆游当时因被秦桧黜落打击,既不能大展宏图报效国家,又不能随心所欲归隐江湖,于是写下了这篇《烟艇记》,表达了他内心向往的隐逸情趣,以及因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
2.郑燮的《游江》这篇文言文的译文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飏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饣盍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乾隆戊寅清和月,板桥郑燮画竹后又记?[2]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字词释义
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
乐:高兴
学者:做学问的人
诚:的确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的思考或欣赏。
3.哀溺文言文翻译哀溺 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4.文言文乘船的翻译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5.报恩塔文言文翻译'报恩塔》一文见于明末散文家张岱的著作《陶庵梦忆》。
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明]张岱《报恩塔》原文如下: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白话译文如下:
报恩塔是中国的一大古董,永乐年间的重大陶瓷器。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雄心,人力物力和令行禁止,加上胆识智慧足以掌控此塔,是不可能建成的。
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十数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榫头严丝合缝,确是鬼斧神工。
听说烧制时,同时完成有三座塔,其中一座为成品,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清楚。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只需报告砖的编号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补上,就像原生的一般。
每夜塔上必定点灯,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
天日转晴,细雨雾霭,摇摇曳曳,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就像塔上香烟缭绕,半天才散去。
永乐年间,海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自一百多国家,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说这是海外四大洲所没有的。
6.曹植聪慧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及其他诗词歌赋几十万字的文章,善于文章写作。太祖曹操曾经看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我的言论是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成文章了,您可以当面考我,为什么还要请老师呢?”当时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所有的儿子都到台上,让他们以铜雀台为题写一篇文章。曹植挥笔马上就完成了,而且文章很有文采。曹操感到十分惊异.
7.文言文《入蜀记》的全文如何翻译《入蜀记》原文及对照翻译如下: 【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
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
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
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
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
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
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原文】(八月)十四日,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译文】(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
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 【原文】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
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
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
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译文】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
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
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
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
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走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矾,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原文】(八月)二十一日。
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
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译文】(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
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原文】(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
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
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译文】(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早上,往拜土神的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乱草。
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矾停泊,塔子矾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
买羊买酒,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
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原文】(十月)二十一日。
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
8.文言文游江和《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原文】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 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 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注释】 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 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学者:做学问的人 诚:的确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的思考或欣赏。 【翻译】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 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 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
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我认为,做 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
9.乌贼求全文言文全文翻译乌贼求全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译文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10.文言文 曹彰翻译《三国志 魏书 曹彰传》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仰慕追求圣贤治国的道理,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凡夫而已,又怎么能达到尊贵的程度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向左右诉说:“大丈夫一律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场,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怎么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什么,让其各言其志。曹彰说:“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不迟疑,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造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事。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丸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胡骑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不可深入敌阵,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说:“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什么节度呢?胡军出走不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跑敌人,也不是好的将领。”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晚出击者,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丸叛军相战,曹彰带领士兵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于是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都已安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你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主上,最好不要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曹彰到了长安,如太子所言,把功劳归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操东还后,便让曹彰做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曹操到洛阳后不久,便得了重病,派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曹操去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他诸侯均向国归顺。黄初二年,曹彰进公封王。黄初三年,册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时,得了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