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时南郑尚拒守,达奚武请屠之,周文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
译文:当时南郑尚且还拒守未下,达奚武请求屠城,周太祖宇文泰即将答应,唯独命令保全刘璠一家而已。
2。及迁镇陕州,欲启璠自随,羌人乐从者七百人,闻者莫不叹异。
译文:等到(蔡公广)降职镇守陕州,(蔡公广)想要启奏让刘璠跟随自己,羌族人(同时)愿意跟随的有七百人,听说此事的的人无不惊叹。
3.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王戎对此感到很奇怪,有一天(他)问阮籍道:“刘昶他是什么样的人啊?”
4.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钟会讨伐蜀国,出征路过时与王戎道别,问(他)能提出哪些计策。
5。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晋武帝虽然以此言为王戎开脱,但是(王戎)还是被清廉谨慎的士人所鄙薄,因此(王戎)的名声有所损伤。
6.夫陛下以一人之力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宣召臣,一个人的毁谤而打发臣,臣恐怕天下的有识之士听说此事后可以以此来判断陛下了。
7.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是曹丘宣扬的。
8.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娄师德)深沉有度量,有人冒犯他,(他)总是逊让以求避灾免患,神色间看不出异常。
9.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娄师德说:“不可以。(别人唾吐你,是对你感到愤怒),你擦拭它,却违背了他的意愿,(反而会让他更愤怒),唾液不擦自然会干的。”
10.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
狄仁杰尚未辅佐治理政事时,娄师德举荐了他,(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等到他们同朝时,(狄仁杰认为娄师德不过是个普通武将,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挤他到外地。
2.高中文言文翻译1.众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酉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大家都醉了,(你)为何不跟着他们喝一些剩酒残羹呢?为什么要(如此)深刻地思虑,高高标举自己高尚的人格,而让自己被流放呢?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弹自己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动一下自己的衣服。怎能让我高洁的身体,沾染世俗的尘垢呢? 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无阻碍地飞往南海。 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我们一下子飞起来,不过碰到榆树、枋树就停落在上边;有时力气不够、飞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高飞九万里而到那遥远的南海呢?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联合一乡群众,德行合于一君的要求而能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和蝉、斑鸠、鴳雀一个样。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8.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
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9.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 10.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很少兄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不顾惜名声贞操。
1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1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14.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
1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士子看见画地为牢而决不进入,面对削木而成的假狱吏也决不同他对答,这是由于早有主意,事先就态度鲜明。
16.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况且人不能早早地自杀以逃脱于法网之外,而到了被摧残和被杖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保全节操,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1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自恨我内心的志愿有所未尽,如果在屈辱中离开人世,那我的文章就不能公诸于后世罢了。
1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
19.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
20.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如今少卿竟教导我要推贤进士,这不是与我个人的旨趣相违背吗?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
3.高中文言文翻译【得复见将军于此】
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别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其他的国家土地资源很充裕,百姓却不多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让我)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孙权起身去接手(就是上厕所啦),鲁肃在屋檐下追上了他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公)说在监狱里史可法讲的话,是(他)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故燕王欲结于君】
所以燕王想和您结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自己呢,却以向求学老师为耻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
可以了吗?
4.高一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和注释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词类活用 ①军:晋军函陵。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 ①而:今急而求子。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 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 1.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肴之战》,表假设,如果。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高兴。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别。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4.鄙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
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洪迈:《方腊起义》,昏庸。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浅薄。
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含蓄不露,微妙。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卖油翁》,稍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不。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如果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即使不是。
6.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记》,他。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己。 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的。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用在主谓结构 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慎之!——徐珂:《冯婉贞》,仅补充音节。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到、去。 (四)文言句式 1.然郑亡被动句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厌”。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 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国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假如派遣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必定 会撤走。”郑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富力强时,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时重用您,现 在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如果)叛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 !”(烛之武)这才答应了郑文公。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头而下出了国都,去拜见秦穆公, (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 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可是)越过晋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您为何要灭掉郑来扩大邻邦 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实力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 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秦)使者往来经 过,(郑。
5.高中文言文翻译也:1.死生是昼夜之间的事,就是说,随时都可以死。
我老师的意志,如铁石铸造似的坚强啊。
2.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
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啊。
3.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4.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5.在我向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行走在大山深谷之中。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以:1.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
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于是入朝拜见庄公,问:“依靠什么去打仗?”
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当时以大中丞身份作苏州巡抚的是魏中贤的私党毛一鹭。
希望你满意。
6.翻译高中文言文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秦国的将领王翦攻下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土地,又挥师向北掠夺土地,一直到达燕国南部边界。
太子丹非常害怕,于是拜见荆轲说:“秦军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要长久服侍您,难道能做到吗?”荆轲说:“即使没有太子说的这番话,我也希望向您请求赴秦了。(不过)现在前往秦国没有信物,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接近秦王。
如今樊将军这个人,秦王正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的封地悬赏征求他的首级。如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见我,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由于处境艰难(才)前来投靠我,我不忍心为了自己的私事辜负了樊将军的一片诚心,希望你另外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便私自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残忍了。
将军的父母以及同族的人,都被杀死了。如今又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家的封地,悬赏征求您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樊将军仰面朝天长声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恨之入骨,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我)有一个建议,可以用(它)解除燕国的灾难,并且能报将军的仇,您看怎么样?”樊於期便上前说:“您有何高见?”荆轲说:“我想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并且好好接见我。
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进他的胸膛,这样一来,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种想法呢?”樊於期听了,便裸露出一条臂膀,紧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正是我日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事啊,今天才听到(您的)指教!”(说完)就自杀了。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驾车前往,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悲痛万分。事情已经如此,(太子)也没有办法挽回,于是收敛了樊於期的头,用匣子装上封好。
从这时起,太子便预先访求世上最锋利的匕首,访得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斤金买到它,让工匠用毒药水浸焠过。用人做试验,(只要)刺破一点点,人没有不立刻死掉的。
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赴秦。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他在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迎着目光看他。
(太子)于是让秦武阳作(荆轲)的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朋友,想要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在很远的地方(一时)没来(荆轲)为此留下来等(他)。
过了些时候(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动身晚了,怀疑他有了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荆卿难道不打算启程吗?请让我先打发秦武阳上路。”荆轲生气了,呵叱太子说:“现在去了而不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出息的人!今天拿着一把匕首进人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未走的原因,是等待我的朋友,打算一起去。
现在太子嫌我走得晚了,那我就辞别了!”(荆轲)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他们)到了易水河岸,祭祀了路神,(荆轲)就上路了。这时高渐离敲打着筑,荆轲应和着唱歌,发出变徵的声调,送行的人们都流泪哭泣。
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离去啊不会再回还!”接着又唱出慷慨激昂的羽声,送行的人都瞪大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冲动着帽子。于是荆轲登上车走了,始终没有回头看一下。
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士。
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
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
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
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