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耶律隆运(941-1011) 辽朝大臣。
即韩德让,匡嗣子。初侍景宗,以勤谨著称,累迁上京皇城使,代其父为上京留守。
宋军攻燕,奚底等败回,南京被围。时,德让守南京,因守卫有方,围解,又败宋军于高梁河,征为南院枢密使。
景宗死,与耶律斜轸同辅圣宗。总宿卫,深受太后宠信。
统和十二年(994),代室昉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同年奏请禁止三京治狱官非法冤贷拷打,又请任贤去奸。
斜轸死,兼任北院枢密使。后拜大丞相,总二枢府事,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赐名隆运。
累封楚、齐,晋王,卒,谥文忠。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
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时人荣之。
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糺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
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征为南院枢密使。景宗疾大渐,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
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
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
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
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可遣北院宣徽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一年,丁母忧,诏强起之。明年,室昉致政,以隆运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赐兴化功臣。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搒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
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
服阕,加守太保、兼政事令。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
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二十二年,从太后南征,及河,许宋成而还。徙王晋,赐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乃改赐今名,位亲王上,赐田宅及陪葬地。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
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无子。
清宁三年,以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卢斡继之。
弟德威,侄制心。
2.寒松赋文言文翻译【寒松赋】原文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出自唐代李绅《寒松赋》
【寒松赋】译文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3.耶律楚材救民文言文翻译耶律楚材救民文言文翻译:
壬辰年春天,皇帝率军南征,下诏书说逃难的百姓里,来投降的人免除死罪。有的人说:“这些人情况紧急时就投降,情况一缓和就会逃跑,白白地让他们去资助敌人,不可以宽恕他们。”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来送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到自己的田地,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按照原先的规定,凡是攻打城池的时候,敌人用弓箭石头等抵抗,就认为是违抗命令,等到攻克了城池之后,必定要杀死他们。汴梁城将要被攻下的时候,大将速不台派遣使者来说:“金国人抗拒我们很长时间了,我们的军队死伤很多,城池攻下的时候,应该屠杀他们。”耶律楚材赶紧跑进宫里上奏说:“将士们在外征战风吹雨打数十年,想要的东西就是土地和人民罢了。得到了土地却没有人民,又有什么用呢?”皇帝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说:“手艺高超的工匠,财物丰厚的人家,都聚集在这里,如果全都杀了这些人,将会没有什么收获了。”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下命令说罪过只到完颜家族身上(只惩罚完颜家族的人),其余的人都不要问罪。当时躲避兵祸居住在汴梁的有一百四十七万人。
耶律楚材救民文言文原文:
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元史》
4.辽史卷九十八耶律俨文言文答案【译文】
耶律俨,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
父仲禧,重熙年间开始任官。清宁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1035),在鸭子、混同二水之间筑城,拜为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因误奏事情获罪,出贬为榆州刺史。不久诏令官复原职,迁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六年(1037),赐给国姓,封韩国公,改任南院枢密使。当时枢密大臣耶律乙辛等人诬陷皇太子,诏令仲禧偕同乙辛审讯,牵连许多无辜之人,未能昭雪。乙辛荐举仲禧可委以重任,拜为广德军节度使,再度担任南院枢密使,去世,谥曰钦惠。
耶律俨仪容俊秀严整,好学,有诗名,咸雍年间中进士。任守著作郎,补为中书省令史,以勤勉机敏著称。大康初,历任都部署判官、将作少监。后来两府奏事,论列群臣之优劣,唯独称赞耶律俨才能出众。改任少府少监,知大理正,赐给紫色公服。六年(1080),迁大理少卿,上报对狱案的处理意见十分公平。次年,升任大理卿。遭逢父丧去职服丧,道宗强夺其服,任为同签部署司事。
大安初,任景州刺史。约束官府衙役,拘禁那些强横狡猾不守法之人,抚恤老人和穷人,不上数月,清明的政声已开始传播开来,郡中人为他刻石颂扬德政。二年(1086),改任御史中丞,诏令查究上京的积压案件,平反了很多冤案,任同知宣徽院事,提点大理寺。六年(1090)冬,改任山西路都转运使。铲除积习弊政,上奏确定课税之定额,增加州县长官的俸禄,一应事情都办理了下来。寿隆初,授任枢密直学士。遭逢丁丧辞官,不久征召官复原职。宋人攻夏,李乾顺派使者请我国从中和解,皇上命耶律俨到宋国为他们讲和,拜为参知政事。六年(1100),皇上临幸鸳鸯泊,征召他到内殿,询问政事。
皇上晚年厌倦于政事之辛劳,在用人上自己无法择定时,便下令各人分别掷骰子,对点力占优者授给官职。耶律俨曾经掷得胜采(大点力),皇上说:“这是首相的征兆!”迁任知枢密院事,赐号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修纂《皇朝实录》七十卷。
皇上病危,耶律俨与北院枢密使阿思一同接受遗诏。乾统三年(1103),徙封为秦国公。六年(1106),封漆水郡王。天庆年间,因为生病,天祚帝命他乘小车入宫朝见。病重,皇上派太医前往诊视。逝世,追赠尚父,谥曰忠懿。
耶律俨一向廉洁,从不向人求取分毫。对于经书典籍,看一遍就能记诵下来。又善于窥察人主之心意。其妻邢氏貌美,经常出入于宫中,耶律俨叮嘱她说“:千万不可违背了皇上的心意!”因此权位和宠幸更加稳固。有三子:处贞,为太常少卿;处廉,同知中京留守事;处能,任少府少监。
5.魏咸信文言文阅读答案宋史魏咸信传 【原文】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建隆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
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
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附马都尉。
逾年,出领吉州刺史。太平兴国初,真拜本州防御使。
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算,罚一季奉。
俄迁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契丹扰边,王师出讨,悉命诸主婿镇要地:王承衍知大名,石保吉知河,咸信知澶州。
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籍田毕,就拜彰德军节度。
八月,遣归治所。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
太宗亲谕方略,传置而往。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
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
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改定国军节度。咸平中,大阅东郊,以为旧城内都巡检。
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
景德初,从幸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尉之。
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
扈驾朝陵还,上言先坟在洛,欲立碑,求泣盟津,以便其事,即改知河阳。大中祥符初,从东封,加检校太尉。
将祀汾阴,命知澶州,令入内副都知张继能谕旨。移领忠武军节度。
未几召还,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
俄判天雄军。天禧初,改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
有感风疾苦,归。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电子出版系统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
录其诸子孙侄,迁官者七人。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
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翻译】 咸信字国宝,建隆初年,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任供奉官。
当初,太祖没有登基时,昭宪太后曾到仁浦家,咸信正年幼,陪侍在母亲旁边,庄重得像成年人。太后认为他很奇特,想结成姻亲。
开宝年间,太宗任京城尹,完成昭宪太后的意愿,在便殿召见咸信,命他与御带党进等比赛射箭,称赞他好。于是被选中娶永庆公主为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
过了一年,离京领吉州刺史。太平兴国初年,正式任命为本州防御使。
四年,诏令在俸禄之外赐钱十万。五年,因为派遣亲信官吏在西部边境购买木材,假托皇帝的命令免除所过税算,因而罚一季度俸禄。
不久升任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天,契丹侵扰边境,皇帝的军队前去讨伐,全部任命各位驸马镇守要地:王承衍任大名知府,石保吉任河阳知州,咸信任澶州知州。
四年,本郡黄河变清,咸信报告上去,下诏褒奖他。耕籍田礼结束,在当地授任彰德军节度。
八月,派遣他回到管辖的地区。淳化四年,黄河在澶渊决口,北城坍塌,第二次任命他为知州。
太宗亲自说明方略,通过驿车送去。当时派阎承翰修黄河桥,咸信请求趁流水没有下来时造船较为便利,承翰入朝上奏:“正值冬季难以完成,请求暂时停止这项工程。”
咸信趁他离去,就征集工匠完成了这件事。奏章到达,皇上非常高兴。
黄河水患消除,仍使其带兵。不久又下诏留下修筑河堤,咸信因天寒无水而干涸,没有决口泛滥的忧患,又上奏请求取消了这件事。
真宗即位,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咸平年间,在东郊大阅兵,任命他为旧城内都巡检。
皇帝北征,任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令督军。到贝州,敌人撤退,召回皇帝所在之地。
景德初,随从皇帝前往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任排阵使。契丹请求讲和,皇帝在行宫设宴,当面赏赐继隆、保吉,咸信避开座位,以无功自愧,皇上笑着抚慰他。
二年,改任武成军节度,曹州知州。秋雨连绵成灾,咸信掘开广济河堤坝来疏导积水,民田没受到损害。
扈驾朝拜陵寝返回,向皇上提出祖先的坟墓在洛,想要立碑,要到盟津去,以便完成这件事,当即改任河阳知州。大中样符初,随从到东方祭天,加检校太尉。
即将在汾阴祭祀,任命他任澶州知州,派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传达圣旨。调任领忠武军节度。
不久召回朝廷,年纪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七年,上表请求任用,皇上拿表给中书向敏中看说:“咸信光耀故里,位居节制,还想干什麽呢?”这年冬天,因为新建南京,奖励太祖时的旧臣,加授同下章事。
不久判天雄军。天禧初年,改任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
有感染风疾的病痛,返回。直室曾对宰相说:“咸信年老有病,几个儿子又不能够顺从,死后还能保守他的家业吗?” 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赠中书令。
录用他的各个儿孙子侄,提升官职的有七人。咸信颇爱读书,善待士人,但吝啬好财,其父的住宅竟。
6.北史薛端传文言文翻译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也,本名沙陀。
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辨之六世孙。 代为河东著姓。
高祖谨,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洪隆,河东太守。
以隆兄洪阼尚魏文成帝女西河公主,有赐田在冯翊,洪隆子麟驹徙居之,遂家于冯翊之夏阳焉。麟驹举秀才,拜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赠河东太守。
父英集,通直散骑常侍。端少有志操。
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
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 魏孝武西迁,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
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度,据杨氏壁。
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
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
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等,多设奇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
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
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
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太祖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
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太祖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
太祖深然之。大统十六年,大军东讨。
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太祖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
弼对曰:“真其才也。”乃遣之。
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仍掌选事。
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六官建,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孝闵帝践阼,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户。
晋公护将废帝,召群官议之,端颇有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
为政宽惠,民吏爱之。寻转基州刺史。
基州地接梁、陈,事藉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
至基州,未几卒,时年四十三。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赠本官,加大将军,追封文城郡公。谥曰质。
(来自《百度百科》薛端词条。) (翻译)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呢,原名沙陀。
北魏雍州刺史、汾阴侯辨的六世孙。代为河东望族。
高祖谨慎,泰州刺史、内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薛洪隆,河东太守。
以隆兄长洪阼娶魏文成帝女儿西河公主,有赏赐田地在冯翊,洪隆子麟驹迁徙居住的,所以便在冯翊的夏阳安家。麟驹举秀才,任中书博士,兼主客郎中,追赠河东太守。
父亲薛英集,通直散骑常侍。端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
父亲去世,居丧合乎礼。与弟弟薛裕,勤奋学习,不和别人交往。
十七岁,司空高干举荐他为参军。赐爵位为汾阴县男。
正因为天下混乱,于是弃官回乡。魏孝武帝西迁,太祖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开头同行。
崇礼不久失守,于是就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领数千兵众向西延伸,占据杨氏壁。
端与宗族和家僮等先在壁中,薛循义派兵逼令他们端等向度。正要渡河,这时天刚黑,薛端秘密与宗室和家僮等人反叛的。
薛循义派遣骑兵追赶,端且战且迅速,于是进入石城栅,幸免。栅中先有上百家,端和合力坚守。
宇文贵等人多次前来劝慰,知道事情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拔回到河东。束魏又派他的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戍守杨氏壁。
薛端率领他的部属,并招抚晓谕村民等,多设奇计来临的。姚懿等人怀疑有大军,就向东逃跑,争船淹死的有几千人。
端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再回到杨氏壁。太祖派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守的。
下韶书慰劳,征召薛端赴朝廷,任命他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随从擒获宝泰,收复弘农,在沙苑,并有成功。
加授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任丞相东阁祭酒,加上本州大中正,升任兵部郎中,改封为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薛端性格刚强正直,每有上奏请求,不回避权贵。太祖嘉奖他,因此赐名为端,要使名实相符。
从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先竭尽才能,虽然贵游子弟,才能差行薄的,没有提升的。每次向太祖说:“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若不是圣人,不如空职。
“太祖深这样的。大统十六年,大军束讨。
柱国李弼任别道元帅,精心挑选臣僚,几天不定。太祖对李弼说:“当你考虑到一个长史,没有比薛端。”
杜弼回答说:“真是合适的。”于是派的。
加授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调任尚书左丞,仍然掌管选举事宜。
升任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薛端长期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有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他提拔任用,都能人尽其才。
建立六官,被任命为军司马,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位为侯。孝闵帝登基,任工部中大夫,调任。
7.文言文 义犬救主 译文有两种不知道你学的是哪种 一种是 三国时期,住在襄阳的李信纯养着一只名叫“黑龙”的犬,“黑龙”平时与李公子形影不离。
一天,李公子带着“黑龙”进城,因醉酒在归家路上倒在城外草地上睡着了,此时襄阳太守郑瑕在此打猎,由于杂草丛生,难以看清猎物,故命人烧荒。火随风势蔓延到李公子的身边,而烂醉如泥的李公子丝毫不知。
紧急关头,李公子身旁的“黑龙”忙叫、咬拖主人,无效后,见不远处有个小溪,便机智地跑过去跳入溪中,将身体浸湿后,飞奔回醉睡的李公子身边,抖落皮毛上的水将李公子的衣服和周围的草弄湿,往返多次,终因过度劳累而死在李公子身旁。 火没有烧到李公子,待他醒后,明白了发生的一切,扑在“黑龙”身上痛哭不止。
太守郑瑕听到这件事,感叹道:“狗比人更懂报恩,人要是知恩不报还不如狗呢。”人们择吉日厚葬了义犬“黑龙”,并在高坟上立碑”义犬冢”。
第二种是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
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隧咋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
家人怪(怪:对。感到不解,疑惑)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有个叫华隆的人喜欢带着狗四处游玩,于是呢就喂养了一只,取名叫“的尾”,每次出游都会带上它。有一次,这个叫华隆的人到了一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
于是那条狗将蛇咬死了。而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
“的尾”在他周围转来转去不停的吠叫,家人发现这狗奇怪的举止,很是疑惑,便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发现华隆蜷缩着,急忙将他送回家。
两天后才苏醒过来。在他还没有苏醒的这两天,那只狗一直都没有吃饭。
他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8.伊思贞传文言文翻译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当时晋安县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不能控制他。州府命令尹思贞审查追究,发现他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最终定罪处死他,百姓欢庆,刻石碑记录这件事,尹思贞因此闻名。多次调动做了明堂令,因善于处理政务出名。升迁为检校洺州刺史,适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不安定,尹思贞安抚境内百姓,唯独不受惊扰。神龙初年,担任大理卿,当时武三思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攀附他,雍州人韦月将向皇上密告有变乱,告发武三思谋反。中宗大怒,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季,坚持奏告认为不能斩杀,最终皇上下令判处韦月将杖刑,流放岭南。武三思命令主管官员趁机不按法令杀了韦月将,尹恩贞又坚持争辩。御史大夫李承嘉揣摩武三思的心意,拿别的事情做托词,不让尹思贞入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擅自作威作福,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来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放纵自己吗?”李承嘉恼怒,于是弹劾尹思贞,让思贞离开京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看见蚕茧感叹说:“不是善于处理政务所致,怎么能到这样呢!”特地上奏章推荐他。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都凭借清廉简洁处理政务,考核(优秀)的奏章连年最多。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多次升迁担任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山、玉真两座道观,征调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多次责问他。尹思贞说:“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等待定罪。皇上听说后,特地下令让他(照常)办理公事。这一年,窦怀贞被处死,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袖而辞。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震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提升为户部尚书,转任工部尚书。因年老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开元四年去世,年七十七岁,皇上追赠黄门监,谥号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