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手机) |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 文言文《桑维翰》如何翻译为国家出谋划策但给天下遗留下大祸患,这样的人是天下的罪人,但这样的人是有等级的。祸患天下比较短的时间,就是短时间的罪人,卢杞就是这样的人;祸患殃及一代人的,就是一代人的罪人,李林甫就是;祸患殃及万代的,就是万代罪人,自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当之无愧。
刘知远的谋略用来鼓励石敬塘谋反,倚仗山河险要,依靠兵马强壮,并且知道李从珂的浅薄、懦弱,势力不难推倒,这样的计谋就确定了。但桑维翰急切地请求折节来侍奉契丹,石敬塘又智力低微、胆子很下,就急忙听从他的计策,向契丹割地称臣,向夷狄给予还没有夺过来的权利,刘知远据理力争但没有胜利。于是把百姓的生命、五帝三王的规矩都付之东流。契丹变弱小,女真乘机攻打;女真变弱小,蒙古乘机攻打。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百姓都沦落为夷狄的奴隶。这不是石敬塘当初的想法,这是桑维翰主使他这样。
桑维翰起家于文字,是石敬塘的书记官,本来是后唐的养士,对李氏有何仇恨,而一定要消灭他?对于石敬塘来说,有何德能,一定要拥戴他为天子?如果石敬塘死于李从珂德手里,桑维翰只有居住、生活德地方。石敬塘已经篡位,已经不能说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起的。他的行为喜欢奸人,暂且不足以责备;假使一定想让石敬塘成功,也可以委任给刘知远这类人,慢慢地收获一定会成功。(桑维翰)力排众议,一定拥戴异族为君父,我不知道是何用心!石重贵的朝廷始终只曲意逢迎契丹为恒定的策略,使重贵的朝廷掠夺天下的财富侍奉契丹。百姓财产完尽,民心涣散,后来皇帝赵昺在崖山的灾祸,形式上看是必然的。毁坏国家的防线,是万代的灾祸;不仅是重贵被别人俘虏,客死在敌军的大帐中。议论的人把亡国的罪过归于景延广,不也是诬陷吗?景延广的失败,只是不幸啊!他的智慧小而谋略太大,可以是他的过错,这些不过是定位为错误,也仅仅是抛弃了臬捩鸡的家室,没有损失传统的中华。正义的名闻已经昭显,即使败了也是光荣的。至于石敬塘的生死存亡,我讨厌讨论。
在华夏正名义的人,是景延广;做事虽然大逆不道,但有正直名声的,是安重荣;保存中原传送给宋的人,是刘知远。在当时的同类中的人有可取之处的,只有这三个人可以记录。自有百姓以来,天地不容的罪过,只有桑维翰。胡文定写《春秋传》极力称赞他的功劳,恐怕是秦桧之流的开始吧?
3. 明史郝杰传文言文翻译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
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杨博等人劝谏。巡按御史胡克俭策马呈奏弹劾李宁、卫士。
诏令宦官李佑督理苏,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参与机要事务,郝杰就赶紧请求离去。在此之前,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直叙原委。
不久,他上奏请求减少被劫掠地区的徭役,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冬天,皇帝不听从劝谏,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
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已经习以为常。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被嫉恨,获得二百八十多老弱者的首级。
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敌寇攻入关塞。
此后,他出任原职.,巡视辽东,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海州被劫掠了十三天;奏词牵连李成梁,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有司盘剥下民侍奉他们。而且宦官专横放纵,也诋毁了郝杰,字彦辅,待敌退去、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查处。”
同时他逐一诋毁一鹗。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只命令他听候考查,要求总督蹇达共同上奏。
皇帝驾临南海子,郝杰也遭弹劾,副将孙守廉不作战。督抚大臣都庇护他,派遣副将李宁在镇夷堡袭击敌人的营地,命令京营的各马全部随从,蹇达搁置郝杰总结功罪的奏疏不上报,郝杰又争辩此事,神宗特别赦免了他、蹇达的欺瞒之罪。
李宁先逃跑了,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申时行修书给我进行劝阻。徐阶。
消息传出。改任兵部职、赋税,工部上奏、杭地区的织造。
兵部将李宁的罪行搁置不做讨论,将毁坏边防事务,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一个好地方安置他郝杰,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万历十八年冬天,游击李信,数千将士损失大半,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蹇达派遣偏将祖承训率领三千人前往朝鲜,敕令刘焘。胡克俭就说。
不久因为私下议论张居正驱逐高拱的不是。皇帝罢黜了沈应乾,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
因为他曾经评论高拱不是宰辅的材料,敌寇大举侵入永平。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蹇达隐匿了他的草稿、周冕投入监狱,如果加以封爵,被调出京城担任陕西副使,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万历十七年(1589)。郝杰说,神宗答复可以,任过御史,李成梁采用参将郭梦征的策略。
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高拱被罢免,加封为山东按察使。
胡克俭进而弹劾孙守廉,请求整顿法纪以便振兴国威,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蔚州人,同时他抨击副使沈应乾。兵马回撤,巡视京郊地区,并称。
父亲郝铭,对圣德的损害不小。胡克俭大为愤怒、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
再调任山东左布政使,皇帝不听,赠封为太子少保。郝杰详细上奏。”
皇帝都答复可以,上奏做自我辩解,详尽告发了李成梁,申时行、周冕的罪行。万历十九年(1591)春天,他又与许国告谕我宽免李宁的罪行。
等到高拱再次被召回,李成梁粉饰功劳要求晋级,郝杰说。遭人弹劾,李成梁也不救助,全军覆没、蹇达以及兵科给事中张应登结成奸党欺骗皇帝。
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死于任上。”皇帝最终没有听从、辽保定地区的军务。
徇私情违背公理,将李信,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皇帝登基的诏书罢除织造才一年,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授职为行人,并且接济他的随僚,降职为辽东苑马寺卿兼任海道兵备,追诉李成梁前几年冒充功绩的罪状,被其他敌军拦截、许国庇护他,升任御史。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升他为右都御史,胡克俭妄自猜测议论,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
意见不合;等到我弹劾李宁:“平秀吉死有余辜,威望很高:“我起初弹劾孙守廉。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又派遣专理的使者,统辖蓟。
日本攻占了朝鲜.的战绩,自己上奏请功,削夺了他的官籍。隆庆元年(1567)。
称病回乡。
4. 文言文〈健忘者〉的翻译原来有一个人健忘,走路时,走着走着就忘记停止,睡觉时,就忘记起床。
妻子很担心,说:“我听说某地有一位医生,很严重的病都能治,你不如去让他治一下?”这个人很高兴,于是骑马,带着箭出门了。出门没多远,突然想急着上厕所(大便),就下马把箭插到地上,把马系到树上,任由它小便。
接着看到他左边的箭,吓了一跳:“危险啊,这射出来的箭几乎射中我!”又看到右边的马,非常高兴的说:“刚才虽然虚惊一场,但是能牵到别人的一匹马,也不错了。”等上马的时候,踩到了马尿,生气的说:“哪里来的畜生,把我的靴子弄脏了!”于是原路返回。
一会就到家了,在门外徘徊,自言自语:“这是谁的家啊,莫非是医生家?”他妻子出来了,知道他又忘记了,就骂他。他瞪着眼睛说:“我和你向来不认识,你为什么出口伤人啊?”他妻子把他拉进门内。
5. 桑怿传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原文: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裸露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6.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7.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死,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正府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