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2014届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2014届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1.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 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2. 锦州市(09辽宁省)(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

(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4分)(1)躬耕于南阳 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4)此人可就见 就: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2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

诣:拜访。就:接近。

(每词1分)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每句2分)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2分)3. 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 损( ) 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案:10、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1分)11、⑴亲自 ⑵ 除去 ⑶落下,降落(3分,每小题1分)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2分)13、A。

(2分)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2分)4. 青海省(09)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6题。

(14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

2.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多给你一点。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一、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 【今义: 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 【今义: 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义: 感动奋发】 【今义: 深刻的感谢】5.晓畅军事 【古义: 通晓,熟悉】 【今义: 明白通达】6.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二、一词多义: 1.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2.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 【最重要】 (3)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7)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3)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八上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所有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具答之 咸来问讯 诣太守 遂迷 欣然规往 寻病终 芳草鲜美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闻之,欣然规往 之:具答之闻之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闻之,欣然规往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现在是什么意思 ?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6、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通外直,____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 . (3)可以________ ,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 .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_ .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25、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

4.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抚郸掂肝郾菲淀十丢姜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5.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默写背诵复习专题测试题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内) 班级 姓名 效果评定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 (4)众服为确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略),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全文共9句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在下面标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写战争的惨烈? 答: 5、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答: 六、阅读《咏雪》(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 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诗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答: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八、赏读《钱塘湖春行》(原诗略),回答后面的题目。 1、理解填空。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 然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上加以品析。 答: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附:参考答案 一、1、约定 才 离开 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

6.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2010年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二)十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

且谥曰缪。”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进行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⑥若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2)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龙渊义塾记[明]宋 濂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

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

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此其大凡也。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复习的解释,复习在线查询,复习是什么意思,复习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复习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熟悉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复习被定义为做补习、重考;重新检查、复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复习,例如考试前的复习,工作任务的复习等等。一、在线查询在线查询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查找方式,大多数人都喜欢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在线查询。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线查询了解各种和自己相关的知识。例如:英语单词的拼写、语法、翻译等,或者是某个学科的背景知识、人物事件等。通过合理利用在线查询,我们可以
  • 国土土地性质地图颜色分辨(专题地图植被分类颜色表示?)

  • 本文导航目录1.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2.中国地图颜色代表什么?3.地图道路颜色什么区别?4.卫星地图高清村庄地图红蓝灰颜色代表什么?5.专题地图植被分类颜色表示?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浅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其中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中国地图颜色代表什么?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绿色是平原;再深一些的掠色和褐色表示高原和更高的山地;而白色则代表终年积雪的雪峰。红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