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归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五,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一 王冕四岁作画; 二 曹植七岁作诗; 三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四 司马光砸缸.【附】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伤仲永》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三、《孙权劝学》 ⑴.古今异义: ①。
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 兴:兴趣6、方出神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山市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 案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 .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 .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 7、“不。
4.初一上学期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
5.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言文实词归纳,通假字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 《世说新语》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5.委 古意:丢 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6.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7.引 古义:拉 今义: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fou(二声)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一词多义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 B.学而不思则罔(就)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7、而:A相委而去(然后,就)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悦,高兴。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论语十二章》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有朋自远方来:(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
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
今义:冷水和热水的统称。《论语十二章》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诫子书》通假字 非澹泊无以明志:澹,通“淡”。《诫子书》古今异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是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淫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懒惰。
今义:速度缓慢。[6] 《诫子书》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用法,活用为使……广的意思,即为增长的意思。
《狼》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止,同“只”。《狼》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古今异义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2、少(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4、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5、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6、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蔽、覆盖7、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8、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9、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6.初中语文文言文归纳与整理对不起,只有八年级上册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 Ø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Ø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数]几。[芳]香花。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
[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延]邀请。
[语(yù)]告诉。[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及]到。
[诣]到。[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 文言词语 u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
【盛】大规模。【予】我。
【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 《陋室铭》 1 基础知识 ²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²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 《三峡》 1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
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
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 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
[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
7.初中语文1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