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古文按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戊戌年 戊午月 甲午日。
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
古代汉族人民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法的来历:
古书相传,黄帝时代有位大臣,名叫大挠,此人“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实际上,这只是个传说,它的产生并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也不能划清于某个时代,而是如同“火”的发现一样,是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殷墟甲骨片中文字已有干支象形(如右图),殷代帝王也多用天干的名字,作为他的代号,所以殷朝已有干支毫无疑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关于时间名词,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是按照年-月-日顺序表述,语法上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文言文有时用别称,如“己亥年癸酉月辛未日”,这与语法没有关系。
例如,杜甫“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这首诗的标题就是《十月一日》;再如, 文天祥的诗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如果你问的是“公历10月1日”的话,因为文言文没有公历的概念,需要依据公历哪一年10月1日,通过查日历,知道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即可。比如,今年(2019)10月1日,农历是九月初三,文言文表述就是“九月初三”,或“九月三日”。
夏历(今农历)每月十五称“望”“望日”“月望”,十六日称“既望”。至于十四日,没有类似的说法,在古文中也2113用十六日表示,如:至永平五年,官历署七月十六日月食。(《后汉书·志第二·律历中》)又如:5261六年三月,有司奏:"今月十六日立夏"(《晋书·志第九·礼上》)或用“十六日”加此日的干支纪日,如:今月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4102委弃万国。(《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当然,也有单用干支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后推三天,该年该月1653的十六日应为甲申);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此年农历六月九日。
干支纪日是从商朝开始的,每个日子的干支是按天干、地支的配合顺序延续下来的,一版般人必须利用《万年历》书或“两千年中西历速查”之类电子软件才能查到。如需要继续帮助权,请说明所说“十六日”的年份和月份,以及究竟是农历还是阳历。
4.他 用文言文怎么说?他用文言文说法为:渠、彼
一、他拼音: tā
释义:
1.“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如:从笔迹上看不出~是男的还是女的。一个人要是离开了集体,~就将一事无成。
2.人称代词。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睡~一觉。唱~几句。盖~三间瓦房。
3.指示代词。指别一方面或其他地方:早已~去。留作~用。
4.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人。~乡。~日。
5.姓。
二、渠拼音:qú
释义:
1.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道(亦指途径,门路)。沟~。
2.大:~帅。~魁(首领)。
3.他:~侬(他,他们)。~辈。
4.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三、彼拼音: bǐ
释义:
1.指示代词。那;那个(跟“此”相对):~时。此起~伏。由此及~。
2.人称代词。对方;他:知己知~。~退我进。
扩展资料
他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佗,负荷也。从人,它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佗,以背驼物。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它”作声旁。
他汉字演变:
他相关组词:
1.他年[tā nián]
将来的某一年或某个时候。
2.其他[qí tā]
指示代词。别的:今天的文娱晚会,除了京剧、曲艺以外,还有~精彩节目。
3.他杀[tā shā]
被他人杀死(区别于“自杀”)。
4.吉他[jí tā]
六弦琴。
5.他懑[tā mèn]
他们。懑,辈、们,表复数。
6.不他[bù tā]
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
5.文言文中的“他”应该怎么说原发布者:李鹏亚
他文言文怎么说【篇一:他文言文怎么说】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
6.2014年6月23日用古文怎么说甲午年皋月廿六,或者黄帝纪年黄帝纪元=公元纪元+2697(年)
一月:正月、端月、开岁、嘉月。
二月:杏月、丽月、仲春、如月。
三月:季月、桃月、晚春、暮春、蚕月。
四月:麦月、阴月、梅月、纯阳、孟夏、余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
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溽暑。
七月:新秋、兰秋、兰月、瓜月、秋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竹春。
九月:暮商、季秋、菊月、朽月、阳月、霜月。
十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幸月、葭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