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顾恺之的代表作是《洛神赋》。另有《列女仁智图》等著名作品。
2、顾恺之,东晋画家。江苏人。
顾恺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
他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他的画作极多,有隋朝官本《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恒玄像》、《列仙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等。
一个有名皇帝,记得是宋徽宗。
赵佶(1082~1135),北宋画家、书法家,即宋徽宗。初封为端王,1100年即位。继位前,与王诜、赵令穰等书画艺术家交往甚密。他能画花鸟、人物、山水,描绘工细入微,尤善花鸟画,设色均净,富丽典雅,笔墨精妙,造型生动,神形兼备。据记载,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隐出纸面,富有创造性。据史籍记载,赵佶曾命令画院画家将宫苑中异花珍禽一一图绘,凡15种为1册,累至千册,名曰《宣和睿览册》。除擅长绘画外,还兼善书法,风格挺健秀丽,称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赵佶重视对文物书画的收藏鉴赏和整理。他即位后大力搜罗历代书画,由专人鉴定真伪优劣,亲自加以品藻,名曰《宣和睿览集》。在整理鉴定书画的基础上,又编纂了《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同时还将御府藏古铜器编为《宣和博古图》。
全书共20卷,著录宋徽宗时宫廷所藏的魏晋以来历代绘画作品,共计画家231人,作品6396件。按题材分为10门:道释49人,人物33人,宫室4人,番族5人,龙鱼8人,山水41人,畜兽27人,花鸟46人,墨竹12人,蔬果6人。 此书的体例是每门先作叙论,其次是画家评传,包括籍贯、仕履、才具、学养、擅长、故实等,传后再具列作品目及件数。
4.女孝经原文及翻译《女孝经》
作者以图解的形式分9段表现唐代邓氏《女孝经》前九章的内容,依次为: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每段图后均有墨题《女孝经》原文与之对应。
图中人物的衣纹为铁线描,线条匀细,富有弹性,在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行为动态的同时,亦展示出自身的精练并具轻重急缓的节奏美。树叶为笔法工整的双勾填色,枝叶相互叠加,既有层次感又不失之于琐碎,显示出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写实功力。画面以深棕色为主调,配以白、墨绿、青灰等冷色调,使得画面于高古典雅中见清新活泼,于深沉凝重的氛围中具浪漫的人间风情。
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目的之一是强调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明确指出“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者也”。现存最早的以画卷形式宣传女德、女诫教义的作品当属东晋顾恺之(传)创作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女孝经》作为绘画的表现题材,早在五代后蜀后主孟昶执政时期,就被画家石恪精心创作。据宋代内院奉敕编撰的《宣和画谱》记载,当时,石恪依据《女孝经》内容仅绘制了8幅图,可惜其作品未能流存于世。此幅由南宋佚名画家创作的《女孝经图》,便成为目前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反映《女孝经》内容的代表作。
此图卷以其较高的艺术造诣向世人展示了宋代仕女画成熟的风貌。每幅图依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形成各自独立的画面,同时作者利用人物的造型、服饰及统一的笔墨形式又使各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呼应,从而达到了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此图卷中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三五成群的仕女,她们挽高髻,饰簪花,面形长圆而丰满,尚存唐代仕女画的面形特征,但形体上已没有了唐代仕女臃肿艳肥的体态,而显露出向明清仕女画修长秀美体形过渡的趋向。她们身材的曲线美被作者加以充分表现,细腰纤手,婀娜轻盈。人物的神态皆雍容大方,端庄娴静,动作举止亦守规守矩,从而生动地图解了母仪、贤明、仁智等封建妇女必须遵守的言行准则。作者在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十分成功,穿插于人物中的树木枝繁叶茂,数量虽然不多,但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景构筑出了淡泊宁静的自然环境,从而丰富了人物活动的空间,并令用于说教的画面增添了生趣。而具良好德行的贤妇烈女们在树下谈经论道或勤于女红,又为这清幽的境地增添了几分崇高的意趣。
此图旧传为唐人画作,但据其谨细缜密的画风和图中所陈设的器物的造型、装饰等,当出自南宋画院画家之手笔。
5.顾恺之,字长康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中.考.资.源.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好像 (2)恒自梢至根 常常 (3)尤善丹青 擅长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流传、传说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痴绝"。
附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翻译这文很独特呀,选自《晋书》又删了一部分,把节选部分翻译放出,如果要全文翻译再说。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
"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他说:"急转直下。
"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已经绘出裴楷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拿来遮蔽本人,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6.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所绘之物特别奇妙(栩栩如生),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天下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人物!顾恺之画完人形,有时候好几年都不画眼睛。人们询问原因,他回答说:身体四肢,本来就与一幅画的传神无关,绘画传神处在这里(指眼睛)”曾经顾恺之喜欢一个邻居家的女子,提亲被拒绝,于是在墙上画上这个女子的相貌,用棘针扎画中人的心,邻家女之于是得了心痛的病,顾恺之趁机向女子表达喜欢之情,女子同意嫁给他,顾恺之私下里拿去画上的针,女子的病就好了。恺之很重视嵇康的四言诗,因此为诗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