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可以说无数!
古诗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千家诗》《诗经》《孝经》《易经》《论语》《礼记》《尚书》《春秋》《战国策》《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 《大学•中庸》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吕氏春秋》《楚辞》《忍经》《金刚经》《资治通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格言联璧》 《百家姓》《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六韬•三略》《百战奇略》《龙文鞭影》《呻吟语》《幽梦影》
《传习录》《智囊》《曾国藩家书》《世说新语》《对联》《闲趣偶寄》《梦溪笔谈》《随园诗话》《文心雕龙》《笑林广记》
历史类:《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其中《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导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对古文的研究很有帮助。《对联》和《格言联璧》则更像是古文语法。
另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杨氏之子》
2.交友的文言文故事两则1、包惊几笃于友谊
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2、荀巨伯探病友
朝代:南北朝
作者:刘义庆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3.密佑传文言文翻译先 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4.五篇简单的文言文1、《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文言文‘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2、《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译文】
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启示: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
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启示:如果不实事求是,过分强调绝对的一面,前后互相抵触,势必造成思维混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4、《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恰巧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干脆放下农具,守候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启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5、《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启示:做事要分主次,别丢了真正珍贵的东西,而留下了不珍贵的东西。
5.文言文《后汉书 吴祐传》 翻译答案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
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
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
(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
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
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
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
九十八岁去世。
6.文言文李实萧祐被提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萧祐,兰陵人。少孤贫。耿介苦学,事亲以孝闻。自处士征拜左拾遗,累迁至考功郎中。祐博雅好古,尤喜图画。前代钟、王遗法,萧、张笔势,编序真伪,为二十卷,元和末进御,优诏嘉之,授兵部郎中。出为虢州刺史,入为太常少卿,转谏议大夫。逾月为桂州刺史、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观察使。太和二年八月,卒于官,赠右散骑常侍。
祐闲淡贞退,善鼓琴赋诗,书画尽妙。游心林壑,啸咏终日,而名人高士,多与之游。给事中韦温尤重之,结为林泉之友。李实担任司农卿,负责催收官租。萧祐正在服丧期间,没有按期将官租运送来。李实大怒,召见萧祐。萧祐随同运送租车一块赶到,因此,李实没有处罚他。正赶上
皇上对他有所奖赏,应当立即上表谢恩,而这时经常为李实执笔的人有事不在,李实很着急,说:“召见服丧的萧祐来见我。”萧祐应召而来,立即为李实拟好草
稿。李实大喜,把萧祐举荐给朝廷。唐德宗诏令让李实问明居丧的日期,数着手指计算时间,等到他服丧的日子一满脱去丧服的第二天,将他由一介布衣而官拜拾
遗。萧祐有文章遗留后世,善画,喜好鼓琴,他的被发现与提升纯属偶然啊。
7.文言文胡僧佑传重点词语胡僧佑,字愿果,是南阳郡冠军县人.小时候就勇敢果决,有军事才干.胡僧佑在北魏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在大通二年(528)回到梁国,多次向皇上奏事,梁武帝很器重他,授予他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等官职,让他守卫项城.项城陷落后,胡僧 佑又逃亡到北魏.中大通元年(529),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到洛阳,胡僧佑又随陈庆之回国,被任命为南天水、天门两郡太守,颇有政绩.他生性喜欢读书,却不懂得写文章,但每次在公宴上,胡僧 佑一定要勉强赋诗,文辞庸俗,大多被嘲讽,他却怡然自得,说自己的诗文作得不错,并且越来越骄傲自大.
胡僧 佑晚年被梁元帝所用,担任镇西录事参军.侯景叛乱时,西沮蛮乘机反叛,梁元帝命令胡僧佑讨伐西沮蛮,要他杀尽其首领,胡僧 佑规劝梁元帝不要那样做,却以违抗圣旨的罪名被关进了监狱.大宝二年(551),侯景进占荆陕一带,把王僧辩围困在巴陵,梁元帝便擢用狱中的胡僧 佑,授予他假节、武猛将军等职,又册封他为新市县侯,命令他去救援王僧辩.胡僧佑即将出发时对他儿子说:“你可以开列两扇门,一门做成红色,一门做成白色.如果此去吉利的话,我就由红门进来,如果此去不吉利的话,我就由白门进来,不打胜仗我决不回家.”梁元帝闻知此事,对胡僧 佑非常赞赏.胡僧佑兵到杨浦,侯景派遣部将任约率领精兵五千占据白土脊,遥遥地监视着胡僧佑.胡僧佑从另外一条道路西进,任约认为他是害怕自己而有意退避的,便下令快速追击,在南安的芊口终于追上,他对胡僧 佑大喝一声:“吴儿,还不赶快投降,看你往哪里逃!”胡僧佑不与他答话,暗中率军退却.到了赤砂亭,正好遇上陆法和,二人便联合起来进攻任约,大获全胜,抓住了任约并把他押送到江陵,侯景闻讯便逃跑了.梁元帝任命胡僧 佑为侍中、领军将军,召他回到荆州.
承圣二年(553),胡僧佑升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官职不变.西魏入侵时,梁元帝任命胡僧 佑为都督城东诸军事.西魏军队从四面发起进攻,各路军队同时袭来,胡僧佑亲临战场,昼夜督战,鼓励将士们英勇杀敌,加之赏罚分明,将士们深为所感,都愿意以死相报,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西魏军队畏缩不敢向前.可是没多久,胡僧 佑被对方冷箭射中,当场身亡,时年六十三岁.梁元帝闻讯,骑马赶到战场痛哭.于是内外惊惧惶恐,荆州城被西魏攻陷了.
8.吴祐 后汉书 部分古文翻译好不容易试译如下:
吴祐字秀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家中没有一担一石之粮,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那时有位公沙穆到太学游学,没有川资衣粮,就换上衣服去当雇佣,这一天爱雇到吴佑处舂谷子。吴佑跟他说话大吃一惊,二人便于杵臼之间一起定下生死之交。吴佑因符合光禄四行的要求被任命为胶东侯相。这时济北戴宏的父亲在此当县丞,戴宏便函跟随在父亲身边。吴佑每次出来走动,总听到琅琅书声,惊奇而厚待他,也与他定交为友,戴宏后来成了大学者,闻名于东方,官至酒泉太守。吴佑行政只求简约平和,以身率物亲自垂范。民有争讼时,他例闭门反省考虑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断案,以道理开导诉讼各方。从此之后,争底细渐渐减少,吏民怀念他不愿欺骗他。小吏孙性私自征收老百姓的钱给父亲买衣服,父亲得到衣服时发怒说:“有这么好的顶头上司,你怎么忍心欺负他,做对不起他的事呢!”催促他到吴何处领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带着衣服到府中去自首。吴佑让左右退出问他这是为什么,孙性就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说:“你国为养父亲的缘故做了错事,人们说:‘看一个人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了’。”于是叫他回去向父亲道歉,并把衣服赠送给他。另外有个安丘男子叫做毋丘长的,跟母亲一起到市场去,路上遇到一名醉客污辱他母亲,毋丘长把这人杀了逃亡他乡,从安丘县追踪到胶东抓着了他。吴佑唤来毋丘长对他说:“你母亲受辱,这是人子所不能容忍的。然而孝子忿恨时要想想后果,行动要不给父母留下牵连。而今你违背亲人逞其凶气,白日杀人,赦免你吧不合道理,严惩你吧又于心不忍。你说该拿你什么办?”毋丘长就自己戴上枷锁,说:“国家制定了大法,我自己触犯了它。大人虽说同情于我,这恩情也没处去实施了。”吴佑问他有无妻子?回答说:“有妻还没有生子。”就行文到安丘县抓来他的妻子,妻子来到,便除掉他俩的枷锁,让他俩同宿狱中,妻子就怀孕了。至冬季终了时该行刑了,毋丘长哭着对母亲说:“我辜负了母亲自应去死,可该怎么报答吴大人的恩情呢?”当场就咬断指头吞进肚中,含血而道:“妻若生下儿子,就名‘吴生’,告诉他我临死吞指为誓,嘱咐儿子要报答吴大人。”便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