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
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 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
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
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
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
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
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
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
《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
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2.文言文 《劝读》 翻译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
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7]。故木受绳则直[8],金就砺则利[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
…… 吾尝终日而思矣[12],不知须臾之所学也[13];吾尝跂而望矣[1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6],而闻者彰[17]。
假舆马者[18],非利足也[19],而致千里[20];假舟楫者[21],非能水也[22],而绝江河[23]。君子生非异也[24],善假于物也[25]。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7]。故不积跬步[28],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29],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3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3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4]。
…… 注释: [1]君子:指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2]学不可以已: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
已:停止。 [3]青:靛青,一种染料。
取:提取。前一个“青”字是名词,后一个“青”字是形容词。
于:前一个“于”字当“从”讲,后一个“于”字表差比(即此胜于彼),相当于“比……还(更)……”。蓝:蓝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4]中绳:合乎墨线取直的要求。中:符合。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5]輮以为轮:把它弯曲成车轮。
輮:使直的东西弯曲。为:成为。
[6]其曲中规:它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取圆的要求。规:圆规。
[7]有:又。槁:枯干。
曝:晒。挺:直。
然:这样。 [8]受绳:用墨线量过。
[9]金:金属,这里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就:靠近,这里指磨。
砺:磨刀石。利:锋利。
[10]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再三地对照检查自己。参:同“三”,再三,多次。
省:反省,检查。乎:于。
[11]知:同“智”。知明:明白道理的意思。
[12]吾尝终日而思: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尝:曾经。
[13]须臾:片刻。 [14] 跂而望:踮起脚尖来望。
[15]见者远:距离很远的人都能看见。 [16]加疾:加强。
疾:这里指声音激扬。 [17]彰:清楚明白。
[18]假:凭借,利用。舆:车。
[19]利足:脚走得快。 [20]致:达到。
[21]舟:船。楫:桨。
[22]能水:会游泳。 [23]绝:横渡。
[24]生:同“性”,指人的禀性、能力。 [25]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外物。
这里指善于学习。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为高山,(能使气候变化)风雨就会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深潭里生长。
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幼稚理解。焉:(在)这里。
[27]神明:精神和智慧。圣心:圣人的思想。
备:具备。 [28]跬步:半步。
古人以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 [29]骐骥:骏马。
[30]驽马:劣马。十驾:马拉着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
功:成功,效果。不舍:不止。
[31]锲:用力刻。舍:停止。
[32]镂:雕刻。 [33]跪:足。
螯:第一对足,形如钳。 [34]蟮:黄蟮。
躁:浮躁不安。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赏析一: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
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
3.文言文 (劝)字的意思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 (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为 (为) wéiㄨㄟˊ ◎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其它字义-------------------------------------------------------------------------------- ● 为 (为) wèiㄨㄟˋ 。
4.求文言文《劝说》的整篇翻译是不是‘劝学’啊!<<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