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2.古文的好词好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3.古代文言文好词好句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摸鱼儿
【宋】元问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潜《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潜《归去来兮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4.古诗词或者古文中有哪些好词可以用来取名字古诗词或者古文中取名字的好词:1. 若云(庄子《逍遥游》“其冀若垂天之云”)2. 无涯(庄子《庙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 非止(庄子《惠子相梁》“非梧桐不止”)4. 高博(苟子《劝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 玉润(“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6. 其明、其光(苏轼《前赤壁赋》“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金也”)7. 涛至(宋玉《风赋》“涛畅而至”)8. 鸿儒(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9. 清韵 (王以宁《好事近》”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10. 穿砚 (陆游《书房杂咏》“铁补曾穿砚,韦联屡绝编”) 《逍遥游》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逍遥游》翻译: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象野马奔跑似的蒸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末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
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末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船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末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升力不足。
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能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便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
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
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
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说的:“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深而呈黑色的海,就是天的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它的长度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鲲。
还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就象一座泰山,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
趁着象羊角般弯曲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