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方
1、旁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2、四方,周边,边境。 “文加殊俗,武扬方表”。《后汉书》
3、方形,与“圆”相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引申为 正直,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老子》
4、地方,区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5、博大,周遍。“方施天下”。《墨子》
6、并排,“方舟而济于河”。《庄子》
7、相当,相等。 “昔韩信破历下而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共足相方。”《后汉书》
8、比拟,比方。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魏征
成语有“不可方物”
9、大地 “戴圆履方”。《淮南子》
10、处方,药方。“譬犹医之治病也,有方,笃剧犹治;无方,才微不愈。”《论衡》
11.、方向,方位。 “日出月诸,出自东方。”《诗经》
12、常规,常法。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后汉书》
13、法度,准则。 “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后汉书》
14 、道义,道理。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
15、方法,办法。 “圣人设教,各有其方,知人情性不能齐也。” 《明德马皇后纪》
16、当,正当。 “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
17、将,将要。 “方欲渡河入关。”《史记 高祖本纪》
18、方才,刚刚。 “光武初,方平诸夏,未遑外事。”《后汉书》
2.文言文中的“方”是什么意思【详细释义】
fāng
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区域;地方。《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
⑧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⑩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⑾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⒀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
⒂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
3.文言文 方是什么意思详细释义
1.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3.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一边或一面:~向。~面。
5.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违背:~命。
10.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11.才,刚刚:~才。如梦~醒。
12.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13.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14.姓。
4.文言文 方是什么意思详细释义 1.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
平~。开~。
3.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一边或一面:~向。~面。
5.地区,地域:地~。~志。
~言。~物。
~圆。~隅(边疆)。
~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办法,做法,技巧:~式。
~法。教导有~。
贻笑大~。7.种,类:变幻无~。
仪态万~。8.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违背:~命。10.正在,正当:~今盛世。
~兴未艾。11.才,刚刚:~才。
如梦~醒。12.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13.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姓。
5.文言文的"方"什么意思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6.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①<;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longwen
②<;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
⑧<;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⑨<;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⑩<;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⑾<;介>;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⒀<;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副>;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
⒂<;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
【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
【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
【方夏】中国。
【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