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旧唐书薛季昶传译文旧唐书薛季昶传【原文】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
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
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以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
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
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
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
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
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
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
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而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
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译文】薛季昶,是绛州龙门人。
武则天初年,他呈上一篇奏疏,因此脱去布衣被授予监察御史之职。多次巡视所管辖的监狱很合皇上的心意,多次升迁做了御史中丞。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率兵讨契丹出兵不利,他上奏说“贼人势力非常强大,常常有蛇虎给他们军队作前导”。武则天命令薛季昶调查验证实情,并就此担任河北道按察使。
薛季昶首先骑马赶到军营,斩杀了侯味虚并上报朝廷。又有一个叫吴泽的藁城尉吏,贪婪暴虐横行霸道,曾经射杀驿站的使者,剪掉百姓子女的头发作为假发,州里的将领不能制止他,很是被百姓官吏所痛恨。
薛季昶又把他杖打而死。从此薛季昶的威名震惊远近,州县官吏一听到他的风声就害怕。
之后薛季昶又广施恩典诚信,表彰好的官吏。汴州有个姓李的孝顺女子,年龄八岁,死了父亲,灵柩在厅堂里放了十余年,她每天到灵前不停地哭泣。
等到他年长一些后,她的母亲准备把她嫁出去。她于是剪掉头发自己发誓,请求留在家里为母亲送终养老。
等到母亲去世,家里没有男子,自己料理棺木下葬。州里钦佩她非常孝顺,送葬的有一千多人。
安葬完毕,她在墓旁盖一所房子,蓬头赤脚,背来黄土建成坟墓,亲手种植几百棵松柏。薛季昶列出以上情况,订立规制特在乡里进行表彰,并赐给她粮食布帛。
久视元年,薛季昶从定州刺史升为雍州长史,声名卓著,前后的长官没有人能赶上他。不久升迁文昌左丞,历任魏、陕二州刺史。
长安末年,任洛州长史,所在之地执政都严谨清肃。神龙初年,因为参与策划并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乘借兵势铲除武三思。敬晖等不听从,最终因此失败,事情记录在《敬晖传》里。
薛季昶也因此多次被贬,从桂州都督被任命为儋州司马。当初,薛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以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和,等到将要到儋州,担心周庆立被杀,将去广州,又憎恶光楚客,于是叹息说:“薛季昶做事到了这种地步啊!”于是自己备了一副棺材,服毒而死。
睿宗即位,颁下诏令说:“已故的儋州司马薛季昶,刚烈正直又讲义气。从前受到先帝的顾爱,驰骋中外,政绩和声誉显赫;有庄、汤一样举荐贤能的美德,有同汲黯一样倔强正直的品行。
适逢嫉妒正直的人操持权柄,铲除异己,到处流窜自责,最终自杀而死。感念他的忠直和冤屈,值得悼念嘉奖。
可以追赠左御史大夫,仍然同敬晖官级相同,给他儿子一个官职。”注:另“参考译文”链接网址:。
2.旧唐书薛季昶传译文旧唐书薛季昶传
【原文】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丞。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以闻。又有藁城尉吴泽者,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杀之。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及年长,母欲嫁之。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及丧母,号毁殆至灭性,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而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怀嘉悼。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译文】
薛季昶,是绛州龙门人。武则天初年,他呈上一篇奏疏,因此脱去布衣被授予监察御史之职。多次巡视所管辖的监狱很合皇上的心意,多次升迁做了御史中丞。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率兵讨契丹出兵不利,他上奏说“贼人势力非常强大,常常有蛇虎给他们军队作前导”。武则天命令薛季昶调查验证实情,并就此担任河北道按察使。薛季昶首先骑马赶到军营,斩杀了侯味虚并上报朝廷。又有一个叫吴泽的藁城尉吏,贪婪暴虐横行霸道,曾经射杀驿站的使者,剪掉百姓子女的头发作为假发,州里的将领不能制止他,很是被百姓官吏所痛恨。薛季昶又把他杖打而死。从此薛季昶的威名震惊远近,州县官吏一听到他的风声就害怕。之后薛季昶又广施恩典诚信,表彰好的官吏。汴州有个姓李的孝顺女子,年龄八岁,死了父亲,灵柩在厅堂里放了十余年,她每天到灵前不停地哭泣。等到他年长一些后,她的母亲准备把她嫁出去。她于是剪掉头发自己发誓,请求留在家里为母亲送终养老。等到母亲去世,家里没有男子,自己料理棺木下葬。州里钦佩她非常孝顺,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安葬完毕,她在墓旁盖一所房子,蓬头赤脚,背来黄土建成坟墓,亲手种植几百棵松柏。薛季昶列出以上情况,订立规制特在乡里进行表彰,并赐给她粮食布帛。
久视元年,薛季昶从定州刺史升为雍州长史,声名卓著,前后的长官没有人能赶上他。不久升迁文昌左丞,历任魏、陕二州刺史。长安末年,任洛州长史,所在之地执政都严谨清肃。
神龙初年,因为参与策划并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乘借兵势铲除武三思。敬晖等不听从,最终因此失败,事情记录在《敬晖传》里。薛季昶也因此多次被贬,从桂州都督被任命为儋州司马。当初,薛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以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和,等到将要到儋州,担心周庆立被杀,将去广州,又憎恶光楚客,于是叹息说:“薛季昶做事到了这种地步啊!”于是自己备了一副棺材,服毒而死。
睿宗即位,颁下诏令说:“已故的儋州司马薛季昶,刚烈正直又讲义气。从前受到先帝的顾爱,驰骋中外,政绩和声誉显赫;有庄、汤一样举荐贤能的美德,有同汲黯一样倔强正直的品行。适逢嫉妒正直的人操持权柄,铲除异己,到处流窜自责,最终自杀而死。感念他的忠直和冤屈,值得悼念嘉奖。可以追赠左御史大夫,仍然同敬晖官级相同,给他儿子一个官职。”
注:另“参考译文”链接网址:
3.2004年湖北高考卷文言文全篇翻译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
4.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一)遵循三条原则: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3、雅:就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三)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07湖北卷)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四)关注七个重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08全国卷Ⅰ)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08山东卷)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樵”(名作动)“归”(使动))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05湖北卷)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断句](08浙江卷)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例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说:结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