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山东卷语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从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40篇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2《逍遥游》(北冥有鱼……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前赤壁赋》苏轼6《寡人之于国也》孟子7《陈情表》李密8《兰亭集序》王羲之9《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10《六国论》苏洵11《氓》《诗经》12《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13《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1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15《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16《山居秋暝》王维17《将进酒》李白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9《蜀道难》李白20《旅夜书怀》杜甫21《蜀相》杜甫22《登岳阳楼》杜甫23《登高》杜甫24《琵琶行》白居易25《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26《锦瑟》李商隐2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8《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29《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30《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3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32《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33《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3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3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37《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38《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39《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40《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2.2014山东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有没有什么关于它的书如果是关于古诗词古文之类的必备篇目的话,那么请不要去找这类的书,我是13级文科考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楼主凡是这类书一般都有含糊不清释义不明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容易出题的地方更是一笔带过,最是误人子弟。
从初中到高中每个老师都是告诉过我别看那些书,凭自己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老师非常愿意给你解答,包括必备篇目老师也会给你划出重点字词句子和篇章。最重要的是高考试卷里面课文原文占的分值很少,而且很容易,真正考验是一篇课外古文给你阅读理解并翻译,这全是靠之前培养出来的阅读能力来得分的。
古文的阅读能力提升,看那些翻译书是没有效果的,还是我说的先自己理解阅读,划出不懂得问老师,提升很快。而且高三的复习不论每科主要都是多做题不懂的问老师,问老师比自己看书提高快得多。
做题的话那个《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挺好。多做题,问老师 才是正道,楼主如果因为害羞什么的不好意思问那可不行,我告诉你的都是非常痛的领悟,时间可以让你明白我说的对不对。
至于我大晚上的打了这么多的字, - -。 是吧……。
3.2014山东高考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
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
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
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
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
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
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
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
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语文: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
4.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山东卷语文诗文推荐背诵篇目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山东卷语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从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40篇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2《逍遥游》(北冥有鱼……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前赤壁赋》苏轼6《寡人之于国也》孟子7《陈情表》李密8《兰亭集序》王羲之9《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10《六国论》苏洵11《氓》《诗经》12《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13《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1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15《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16《山居秋暝》王维17《将进酒》李白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9《蜀道难》李白20《旅夜书怀》杜甫21《蜀相》杜甫22《登岳阳楼》杜甫23《登高》杜甫24《琵琶行》白居易25《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26《锦瑟》李商隐2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8《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29《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30《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3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32《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33《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3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3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37《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38《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39《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40《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5.山东省高考语文必背90篇古诗词和古文,急求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9.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6.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 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
’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
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
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
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
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
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
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
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
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
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
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
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
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