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7年级下册文言文狼的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狼》文言文翻译最短,(七年级)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狼,其的解释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5《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15《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起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20《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唱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
5.急词类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通假字
“止”:文中“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的 “止”通“只”,仅仅,只有。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前:
1、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积薪:
1、堆积柴草。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例句:转视积薪后
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 例句: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代词,代狼。 例句:复投之。
(2)以
介词,把。例句:投以骨。
介词,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例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例句:盖以诱敌。
(3)其
1、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4、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5、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6、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4)乃
1、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2、乃悟前狼假寐:才。
(5)之
1、久之:调节音节,无意义。
2、亦毙之:代词,指它。
(6)盖
1、盖以诱敌:表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少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
3、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4、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5、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倒装句
8、“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9、“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10、“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6.七年级下册《狼》的文言知识总结六、《狼》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
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尻〔kao〕尾 B. 词义: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⑶.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⑷.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
7.七年级课文《狼》的翻译《狼》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添笑料罢了,
8.七年级下《狼》文言文的语法梳理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9.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狼》自话小说(好像续写)一个屠户去市场卖肉,到了很晚才卖光,担子里只剩下了几块骨头,在回家的时候不幸碰到了两只饿极了的狼,无论屠户走得快还是慢,狼都紧跟着屠户,并且跟了很长一段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想:“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啊!难道还让两只狼跟我到家吗?!不行,绝对不行,哎呀,我得想个办法才行啊!对了,反正担中的几块骨头留着也是留着,还不如拿去孝敬狼外婆,说不定好能捡回一条小命呢,好了,就这么办了!”
于是,屠户就挑了一根又长又粗的骨头扔给了狼,一只狼抢到了骨头,在原地
起来,大但另一只没有得到骨头的,好像心中很不满,还是一直跟着屠户。屠户后念着“
”把剩下的骨头都扔给了另一只狼,另一只狼停了下来,屠户这才舒了一口气,一步三摇地向家里快速走去。但是,后面不知什么时候又跟来了一只狼,看来它已经吃完了刚刚屠户扔给它的骨头,此时,担中的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却都已经啃完了骨头,依旧跟在屠户后面。
屠户感到情况不妙,骨头都已经扔完了,但是狼还跟在后面,不会是想将自己至于死地吧!这下可糟了!屠户连忙往旁边看,想找个藏身的地方,这时,他看到了旁边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刚好把柴草堆积在麦场中间,这可是一个躲避狼的好地方啊!屠户心想:这场主人真好,改天一定来谢谢他呵。
于是,屠户连忙跑到柴草堆下面,把担子放下,拿起了杀猪刀,准备随时与狼战斗,狼看到这种阵势都不敢轻易向前一小步,怕惨遭屠户毒手……
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屠户面前,渐渐地,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显得很轻松,屠户想:“这狼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白吃我的骨头,还想加害于我,
那就无须再忍了!可恶,我跟你拼了!你个臭狼!”屠户握刀的手更加有力了,他轻轻念道:“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猫啊!今天我就要让你瞧瞧我的厉害!”说完,屠户一下子跳到面前的狼的身边,猛地砍了一阵,估计狼断气后,拿起了担子刚想走,听到背后传来一阵阵枯草断裂的声音,便转身到后面看,只见一只狼正在打洞,想从后面攻击自己,身子已经半个进去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生气地从后面把狼的一条腿砍断了,说:“看你以后还到处跑去害人!”不久,这只狼也死了,屠户才领悟到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自己,好让自己同伴的奸计得逞,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屠户拉着两只狼的尾巴,准备把它们提回家去,剥皮、宰割,明天到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以弥补今天丢给狼的那几块骨头的损失。屠户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狼是十分狡猾,但是不一会儿两只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不过给我们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