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1.三人成虎文言文答案

]【原 文】

庞恭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王曰:“寡人疑之。”“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7)市之无虎也明(8)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11)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17)。

[编辑本段]【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 文】

庞恭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早就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自己知道的。”

于是庞恭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自己看着做叭~

2.三人成虎文言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度米文库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篇一: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2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1.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西汉一、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

3.文言文三人成虎全文翻译

原文:

庞恭(1)与太子将质(2)于邯郸(3),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4)有虎,王信之(5)乎?” 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6)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7)市之无虎也(8),明矣,然耳(9)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10)魏也远于市,议臣者(11)过于三人矣,愿(12)王察(13)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不相信。"

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说:"我开始质疑。”

庞恭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答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

魏王说:“我自己知道。”

庞恭就走了,之后诋毁他的话就来了。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身份,庞恭果然没有见到魏王。

4.文言文《三人成虎》和《荀巨伯以德退敌》和《蔡洪赴洛》的答案

11.荀巨伯以德退敌

1.①适逢,正赶上 ②告诉,对…说 ③离开 ④全 ⑤道义

2.①荀巨伯远道来探望生病的朋友。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

3.整座郡城的人都走光了。 反衬出荀巨伯的重道义。

14.蔡洪赴洛

1.①特异,特别 ②满 ③圆形的玉 ④城市、县

2.①贤人、圣人的产生,哪有固定的地点呢?②恐怕你们各位也是那些刁顽阴人的后代吧?

3.以珠、璧之产地作比 举出生于偏远之地的圣贤 反戈一击,指斥发问诸人是殷纣顽民的孑遗

5.三人成虎文言文

【原 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 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

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wenda/thread?tid=6cd1d9ba3ec6d12c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6.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1、信:相信。去:距离。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罢:结束

2、:"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

"一切我自己知道。"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3目的:举例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但最终魏王还是听信谗言,远离了忠臣。没有达到目的。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他人。

4、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7.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三人成虎 文言文《三人成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 1. 庞恭: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2.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做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3.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4. 市:集市。 5.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6. 信:相信。 7. 明:明显。

8. 然:可是。 9.去:距离。

10.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

者:……的人。 11。

过:胜过,超过 12.愿:希望。 13.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14.反:通“返”,返回。 15.得:能够(得到)。

16.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

17.竟:最终。 18.行:走了。

19。至:到,到达 20.果:果真。

21.太子:魏太子。 22.魏王:即魏惠王,或称梁惠王。

23.大梁:今河南开封。 24.不得见:指无法再见到魏王。

25.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翻译】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

"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魏王说:"我开始质疑。”庞恭又说:"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这种说法吗?" 魏王答道:"我相信了。

" 庞恭就说:"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可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的距离比距离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也一定超过三个人。

希望大王能考察识别那些人的话。"魏王说:“我自己知道。”

庞恭就走了,之后诋毁他的话就来了。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身份,庞恭果然没有见到魏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会计分录题300道带答案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

  •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银行销户是指客户主动或银行强制结束银行账户的操作。在销户时,需要进行会计分录,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1.客户主动销户的会计分录当客户主动要求销户时,需要对账户余额进行处理。假设客户账户余额为1000元,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20元,销户费1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1000元贷:银行存款970元贷:销户费用10元贷:账户管理费用20元应收账款为借方,表示银行还有一笔钱要收回;银行存款为贷方,表示银行需要将客户账户余额退回;销户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用为贷方,表示银行收取了这两项费用。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答案:古代为什么要派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

  • 本文目录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关于古代质子的意思?质子在古代里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质子是什么意思?古代为什么会交换质子?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经常互相“质子”,即把儿子质押给盟国,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这种取信的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质子是相互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有求于人,质子便成了单方面的行为,所谓“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遗子及贵臣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由于春秋战国时候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裂割据,战乱频发。后来一些强大的国家为了互相牵制,就会把本国国君的儿子,或者是其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