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
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
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
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
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试题答案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全篇翻译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于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萧燧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宫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熔果然考中了前几名。
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重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谏。当时宦官甘升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柜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在商议进攻敌国这件事,皇上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的和不贤的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整肃纲纪,采纳正直的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给他们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小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韶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主阁待制,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塞满道路,几乎无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来计算。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治理得很好。当年兖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兖州调粮,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坐视以前治理过的地方而不管呢?”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的米赈济婺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
孝宗十年,他上书议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很多建议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查看全文:
3.急求,2012高考全国卷卷一文言文全文翻译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
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后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
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中,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
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
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
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
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口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
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缗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4.求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卷的古文翻译.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高祖萧固,皇佑初年为广西转运使,知道侬智高凶恶狡猾,逐条开列约束他的办法给枢密院,没有被采纳,侬智高后来果然叛变。父亲萧增,绍兴初年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凭借优秀的成绩进士及第,授任为平江府观察推官。
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怨恨他。
过后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
5.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2012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C.抵牾(wǔ)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①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
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于汇六十里,州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贪》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
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
6.请问: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必备古文39篇是哪些(一)古文(10篇) 1、《劝学》(节选:学不可以已——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 4、《陈情表》(李密) 5、《藤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6、师说(韩愈) 7、阿房宫赋(杜牧) 8、六国论(苏洵) 9、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0、前赤壁赋(苏轼) (二)诗词曲(30首) 11、氓(《诗经》) 12、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 1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4、短歌行(曹操) 1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16、山居秋暝(王维) 17、蜀道难(李白) 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9、将进酒(李白) 20、兵车行(杜甫) 21、蜀相(杜甫) 22、客至(杜甫) 23、登高(杜甫) 24、登岳阳楼(杜甫) 25、石头城(刘禹锡) 26、琵琶行(白居易) 27、李凭箜篌引(李贺) 28、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29、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30、锦瑟(李商隐) 3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了)(李煜) 3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33、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34、念奴娇 (大江东去)(苏轼) 35、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6、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7、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38、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9、扬州慢(淮左名都)(姜 ) 40、长亭送别(正宫)(王实甫。
7.2012年高考的语文背诵篇目为高考背诵默写篇目1.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3.劝学 《荀子》4.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5.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6.陈情表 李密7.兰亭集序 王羲之8.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9.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10.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11.阿房宫赋 杜牧12.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
) 王安石13.赤壁赋 苏轼14.氓 《诗经》15.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16.短歌行 曹操 1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18.蜀道难 李白19.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20.蜀相 杜甫21.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22.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2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24.登高 杜甫25.登岳阳楼 杜甫26.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2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28.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29.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30.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3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32.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3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3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35.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