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 词 义 项 例 句 出处 苟 ①苟且,不严肃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②马虎 一丝不苟 《儒林外史》 ③但愿 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 ④倘使,如果 苟富贵 《陈涉世家》 ⑤只要是 苟慕义强仁者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安 ①养生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②安逸 死于安乐 《孟子》 ③怎么 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④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舍 ①房屋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②舍弃 便舍船 《桃花源记》 ③休息,止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病 ①困苦不堪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②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 《扁鹊见蔡桓公》 ③担心,忧虑 郑人病之 《左传》 曾 ①竟,还,连„„都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②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愚公移山》 ③还 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当 ①对着,面对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②应当 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 ③抵 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④逢,遇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⑤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陈涉世家》 且 ①将近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②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③况且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④连词,并且,而且 余悲之,且曰 《捕蛇者说》 比 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②近 天涯若比邻 《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比较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④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⑤副词,接连地,处处 比比皆是 ⑥勾结 朋比为奸 策 ①竹制的马鞭 执策而临之。
2.举在初中文言文138的意思◎ 【举】【jǔ】〈动〉(1) (形声。
小篆字形,从手,举( yǔ)声。本义:双手托物)(2) 同本义 [raise;lift up]举,对举也。
——《说文》举,擎也。——《广韵》其坚不能自举也。
——《庄子·逍遥游》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3) 又如:举桉(桉同“案”。
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4) 拿起;提起 [hold up]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举以予人。
——宋· 苏洵《六国论》(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
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6) 飞,飞起;飘动 [fly]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8) 升起;耸起 [lift]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中江举帆。
——《资治通鉴》(9) 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11) 发问;动问 [question]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
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12) 推荐;选用 [recommend;choose]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举孝廉不行。
——《后汉书·张衡传》(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14) 提出;列举 [enumerate]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数人以训汝。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16) 兴起;发动 [start]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18) 施行;办理 [carry out]举先王之政。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9) 攻克;占领 [occupy]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西举巴蜀。
—— 汉· 贾谊《过秦论》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
——《汉书》(20) 成就;成功 [become famous]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21) 参加科举考试 [examine]应举下第。
——唐· 李朝威《柳毅传》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乙先得举。
——清· 周容《芋老人传》举乡试。——《明史》(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23) 指摘;检举 [censure;report to the authorities]。
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24) 抚养;生育 [nourish;give birth to]。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25) 放;发 [put;break out]。
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26) 点燃 [fire]。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27) 取;拾取 [pick up]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
——《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borrow]。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29) 攀援 [climb]木熙者,举梧槚。
——《淮南子》(30) 张开 [口] [open]。如:举口(开口,张口)(31) 带动;率领 [lead]。
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32) 耸立,突起 [tower]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33) 成立,站得住脚 [stand]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晋· 陆机《文赋》(34) 记录;登记 [register]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35) 谈论;称引 [talk]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唐· 韩愈《原道》(36) 赞许;表彰 [praise]。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37) 复兴 [revive]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
——《礼记》(38) 祭祀 [offer sacrifice]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
——《礼记》(39) 没收 [confiscate]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40) 吃丰盛的饮食 [have a square meal]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周礼》(41) 轻手诊脉 [feel the pulse lightly]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42) 总括 [summary]。
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3.2015浙江中考说明中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
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祥见:
4.2015浙江中考说明中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②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③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祥见:。
5.初中文言140 实词(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
6.求一下这138个字的文言文翻译,每个字不同的意思都要翻译还要写出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②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③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祥见:。
7.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至少有130个,好的再追加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犹得备晨炊( 准备)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绣( 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 尽)群响毕绝( 全部)7、薄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 记录)束手无策( 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 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
8.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120以后的原文发一下一、学 习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愤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著书 15纪昌学射 16刘羽冲死读书 二、人 品 17.裴度拾金不昧 18.李勉埋金 19.何岳两次还金 20.孙泰克己为人 21.狄仁杰急人之危 22.甄彬还金 23.韩琦大度 24.彭雪琴崇尚俭朴 25.鲁宗道正直 26.钱大昕观弈 27.程氏爱鸟 28.钟弱翁好为人师 29.萧颖士傲物自侮 30 势利鬼吴生 三、抗 敌 31.陈化成抗英 32.钱金玉以身殉国 33.王义士夫妇见义勇为 34.王长年智斗倭寇 35.关天培力战英舰 36.赵广誓死不屈 37 老妇智斗辽敌 38.苏武牧羊北海上 39.岳飞抗金 40 寇准解国难 四、教 育 41.孟母三迁 42.曾子杀猪 43.陈谏议教子 44.陶母责子 45.车夫妻子的规劝 46.于令仪诲人 47.子路受教 48.仲永的不幸 49.芒山盗临刑 50.艾子杖责孙儿 51愚蠢的父子 五、情 义 52.陆绩怀桔 53.缇萦救父 54.李绩煮粥侍姊 55.宋弘不弃糟糠妻 56.荀巨伯探病友 57.黄仙裳助人 58.季札赠剑 59 刘君良兄弟情深 60.苏琼晓喻普明兄弟 61.缪彤自责感亲人 62.江上处女 63.义猴 64.义犬 65 背诺之人 六、智 慧 66.牧童智取狼子 67.曹冲称象 68.黄怀信巧修龙船 69.刘颇当机立断 70.杨修颖悟 71.白圭经商有道 72.田忌赛马 73.诸葛恪捷辩 74.纪昀妙对乾隆 75.阿柴折箭喻理 76.晏子谏齐景公 77.孙亮识破诡计 78.王粲记忆力惊人 79 优旃反语谏秦皇 七、战 争 80.曹玮诱敌 81贾诩论战 82.孙静疑兵袭王朗 83.廉范以少击众 84.田单大摆火牛阵 85.裴行俭粮车伏兵 86.诸葛亮七擒孟获 87 岳飞大败“拐子马” 八、治 国 88.子奇治县 89.廉范便民 90.季文子以德为荣 91.固桑论人才 92.郑龙谏勿伤百姓 93.裴光德大公无私 94.戴胄执法 95.唐太宗斥邪佞 96.苛政猛于虎 97.宋王出逃 九、断 案 98.县官智断撞车案 99.钱若赓断鹅 100.盲人窃钱案 101.陈述古辨盗 102.张举焚猪识真情 103.赛跑定案 104.张齐贤易产息讼 105.崔仁师平反得人心 106 京师指挥察微决疑 十、文 艺 107.蒲松龄博采 108.曹植七步成诗 109.咏絮才女谢道韫 110.王安石改诗 111.逼真的鼠画 112.金农出口成章 113.岳柱八岁指瑕 114.老农识画 115李贺作诗 下 编 十一、寓 言 116.鹦鹉扑火 117.瞎子摸象 118.饿死狙公 119.枭与鸠对话 120.割肉自食 121.猎人与猎狗 122.巫马其买酖 123 鸩与蛇之争 124.八哥起哄 125.恶鼠的下场 126.不识菱角的人 127.千金买马骨 128 拔苗助长的人 十二、成 语 129.狐假虎威 130.画蛇添足 131.两败俱伤 132.朝三暮四 133.塞翁失马 134自相矛盾 135.一箭双雕 136.三令五申 137.鹬蚌相争 138.刻舟求剑 139.叶公好龙 140.纸上谈兵 141.杞人忧天 142.专心致志 143.空中楼阁 144.曲突徙薪 十三、志 怪 145.董永遇仙记 146.田螺姑娘 147.佽非斩蛟 148.宋定伯捉鬼 149.姜三莽吓退鬼魅 150.安阳亭书生斩妖 151.田不满怒斥骷髅 152.鬼怕恶人 153.鲍君庙兴衰 154.干将莫邪 十四、文言文自测题 155.掩耳盗钟 156.铁杵磨成针 157.齐人攫金 158.迂公修屋 159.狂泉 160.越人溺鼠 161.愚人食盐 162.鲁人锯竿入城 163.外科医生 164.黠狼 165.杀驼破瓮 166.守株待兔 167.画龙点睛 168.商鞅立木重赏 169.黠猱 170.欧阳询观古碑 171.郑人买履 172.叶廷珪抄书 173.红毛毡 174.喻皓造塔 175.文章要多做 176.钩刺狼腭 177.鸽 178.越人养狗 179.拷打羊皮定案 180.小人 181.眉眼口鼻争能 182.猴子井中捞月 183.狼施威 184.假人 185.道士救虎。
9.初中的古文都有什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经典古文名句249条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
10.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技术员童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5、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17、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