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文言文对高中生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很高,因为他要求的是你能掌握全文的大概,而并不是要求你象初中那样逐字逐句的理解.
一篇文言,在考试的时候,我一般最多用15分钟看完,做完选择题.有的题目你或许会觉得磨棱两可,但是那时候的你可以先不做那道题,先去做别的题目.等做完了你再回头看那道题,那时你的心里估计也会清晰很多。
文言的把握,就是一看完对那篇文章心中的把握.别胡乱去猜,那样会越来越远离主题.
还有要看下文言的标题.别忽视.因为标题也会透露出许多信息的.还有看下最后一个选择题,那个题目是叫你选择出错误的一个,那就有三个是正确的,那对全文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
2.中、高考的课外古文阅读的有关信息一般文本字数就达到400-500字,稍微有古文功底是能够读懂文章并且成功翻译的,理解到位还不一定能够答对有难度的理解题;高考就五花八门了,他的指向性比中考差得远,3到5年就会考一次比较偏门散乱的文章,所以高考的古文是需要一定运气的,最多在最后一题的理解上扣1分(最后一题3分)
高考课外古文难度就比较高了,上海是12—15分
(2)中考课外古文难度不高,先有3道选择,一般翻译总共占8-10分 需要古文功底相当强的人才能应对自如,也可以考关于该人物故事给你的启示),共9分 然后是两个翻译。
(3)中考一般考史记里的人物传记(最后一题可以是考人物特征,一般课外古文阅读,一定是12分)
高考课外古文全国考是18—20分(1)中考课外古文一般10—12分(明年普遍新教材
3.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和课外文言文怎么提高啊1.积累。多读课内的文言文,并对一些常出现的字的意思要了解,比如假就有好几种意思等等。这些积累可以有助于你通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
2.活用。课内文言文的的积累,比如句式的翻译,常用字的释义,有些可以活用进课外文言文,从而方便你理解文章。
3.联系上下文阅读。有些课外文言文初读会不知所云,这就需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对一些字进行猜读理解等。
4.从题目中获悉。阅读课外文言文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下面的题目,所以要善于利用题目,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有些题目会有选项,可以从选项当中找文言文的一些信息,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4.征集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竞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旁舟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昊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
七十。
(节选自《陈书·孔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陷重辟 重辟:重刑
B.子鉴命脱桎梏 桎梏:脚镣手铐
C.时世祖不豫 不豫:处境艰难
D.皇太子春秋鼎盛 春秋:年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通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5.求5篇文言文阅读,含有原文、阅读题目、阅读答案和注释【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2) 。
答案:1.队列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 【三】孔子见齐景公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 辞:(2)今说景公 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1.(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6.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类阅读怎么做高中文言文阅读其实是阅读里面最简单的题目了。
第一题是词翻译,你平时应该会背一些词的,如果无法判断,那么把意思带入原文,自己体会一下,就可以判断出来是否正确了。
介词判断呢,把十八虚词使用给记住,基本可以搞定。这个就是通过分析词性不同来做题的。
结合文章选择的话,一定要阅读原文,再然后,选项里有一些奇怪的词出现,比如说,哪一个选项的意思跟原文很相似,偏偏加了一些模棱两可,或者在原文后面加了属于不正确的推测,那就是错的。
翻译的话,其实很简单,我当年基本上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