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两人 字 公瑾
周瑜(东汉末年吴国的大都督) 字 公瑾
夏言(明朝大臣) 字 公瑾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2.求大神 这三句文言文的翻译1 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
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 (江表传)
2 周瑜的文识武学筹谋策略,都在众人之上。加上他的气度胸怀广大,恐怕不会做人的臣子太久(恐怕不甘为人下) (刘备评价周瑜)
3 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等到(周瑜)去世了 孙权涕泣着说;"周瑜有着辅佐大王的资质和能力,今天忽然就这样(短命的)去了,我以后还有可以信赖指望呢! (三国志)
3.周瑜为什么字公瑾,公瑾有说明含义周瑜字公瑾的原因:这是古人取表字中的同义反复原则,瑜和瑾都代表美玉,象征美好的外貌和品德。
如诸葛瑾字子瑜。“公瑾”的含义:一、公 gōng:1、作为形容词:(1) 本义:公正、无私。
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
(2)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3) 公共,公家,公众的。
与“私”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4)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
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5)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2、作为名词:(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2)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3)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王公伊濯。
——《诗·大雅·文王有声》(4)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5)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
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6)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7) 通“翁”。
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8)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9) 通“功”。
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3、“公”作为动词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
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4、“公”作为副词(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二、瑾 jǐn 瑾作为名词1、(形声。
从玉,堇( qín)声。本义:美玉) 瑾瑜美玉也。
——《说文》2、比喻美德 [virtue]。如:瑾瑜(比喻美德贤才) 扩展资料:历史上其它字“公瑾”的人物介绍:1、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
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
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
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
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2、周密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
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留传诗词有《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
编有《绝妙好词》。笔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
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瑾 (历史人物的字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 (汉语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瑾。
4.鲁肃三讨荆州文言文及译文茶罢,肃曰:“吾主吴侯,与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
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
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肃曰:“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孔明曰:“子敬欲见公子乎?”便命左右:“请公子出来。”
只见两从者从屏风后扶出刘琦。琦谓肃曰:“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
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肃曰:“若公子不在,须将城池还我东吴。”
孔明曰:“子敬之言是也。”遂设宴相待。
5.~~冯恩传~~文言文翻译,求解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
幼年是孤儿,家庭贫穷,他的母亲亲自督教他学习。等到年龄大一点,知道竭力学习。
除夕之夜无米下锅而且天在下雨,房室尽湿,冯恩在床上读书神情自若。登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
出外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向王守仁执礼为弟子。 不久提升他为南京御史。
按过去的惯例,御史有时审理案件,不定案就移交给刑部,刑部定案后,不再向御史通报。冯恩请尚书仍然向御史通报,诸位曹郎喧哗,说御史以我等为属吏。
冯恩说:“不敢这样,想知道事情的本末,好进行检查核实。”尚书不能拿什么来为难他。
之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冯恩立即将他处死。
考察赴朝廷觐见官吏,南台照例先行检举。都御史汪钅宏专权,请求到北台去,等到事情完毕,才允许论列。
冯恩和给事中林士元等人上疏争辩这件事,才使得恢复原来程序。 皇帝采用阁臣的建议分建南北郊祀,并且想让皇后行蚕礼于北郊,诏令廷臣各抒己见,但诏令中屡次斥责持有异议的人为邪徒。
冯恩上言说“:人臣进言非常困难,明诏下令直谏,又诋毁直谏的人为邪徒,让人适从哪一个呢?这不是陛下的意思,一定是左右奸佞的人想借其说而暗中诋毁的缘故。而今士风日下,以缄默不语为老成,以语言正直为矫激,已经祸及到忠直的人。
如果事先担心有异议,而逆诋之为邪,那么必定是雷同附和,然后才行。况且天地合在一起祭祀已有一百多年,怎么能轻易改变?《礼》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皇后深居九重,岂适合远出郊野?希望陛下迅速罢去二项提议,不要被讨好您的人所误。”冯恩写疏章时,自己估计要得到重罚。
等到疏上奏后,皇帝不给他加罪,冯恩因此更加感奋。 十一年(1532)冬天,彗星出现,皇帝下诏书征求直言。
冯恩以天道远、人道近,来详细指称大臣的邪正,他说: “大学士李时小心谦抑,解拨纷乱不是他的长处。翟銮附势持禄,惟事模棱。
户部尚书许赞谨厚和易,虽然缺乏果断,必定没有不必要的开支花费。礼部尚书夏言,很有学问,是豪放的才士,驾驭任用他,可能是救时的宰相。
兵部尚书王宪刚直不屈,通达有为。刑部尚书王时中,不知进退,委靡不振。
工部尚书赵璜廉介自持,制节谨严。吏部尚书左侍郎周用,才学有余,正直诚实不足。
右侍郎许诰讲论便捷,学术迂腐不正。礼部左侍郎湛若水聚徒讲学,素行未合人心。
右侍郎顾鼎臣警悟疏通,不局限于偏长,是足以重任之器。兵部左侍郎钱如京安静有操守。
右侍郎黄宗时虽然擅长文学,但因人成事。刑部左侍郎闻渊存心正直无私,处事精详,可以寄托以辅佐之任。
右侍郎朱廷声笃实不浮,谦虚俭约有操守。工部左侍郎黎..滑稽浮浅,才也有为。
右侍郎林廷木昂才学气度不凡,通达而不拘泥。” 而极力疏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钅宏的奸诈,他说: “张孚敬刚恶凶险,嫉妒多变。
近来都给事中已经痛说了他,用不着重复。方献夫外表看起来谨厚,内心实际上奸诈。
以前在吏部,私庇乡里,报恩复仇,无所不至。去年伪称有病离去,陛下派遣使者征他回来,礼意恳切。
他却态度傲慢,入山读书,一直等到传旨另外任用他,然后才高兴地上路。以吏部尚书另外使用,不是想入阁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方献夫的疾病痊愈的原因。
现在又派遣他兼管吏部,他必将呼引朋友同类,执掌威福之权,不大坏国事不会停止。像汪钅宏,则如鬼怪,不可比述。
他所仇恨的只有忠良,他所图谋的只有报复。今日上奏降某官,明日上奏调某官,这些官员不是他所憎恨的就是宰相所憎恨的。
我想不到陛下将汪钅宏寄托为心腹,而汪钅宏逞奸务私以至于达到如此极端。而督察院处于纲纪的首位。
陛下如果不早用忠厚正直的人代替他,万一御史领命外出,效法他的刻薄来希求称职,为害天下生民百姓,能承担天下之言吗?所以我说张孚敬是根本的彗星;汪钅宏是腹心的彗星;方献夫是门庭的彗星。这三颗彗星不除去,百官不和,庶政不平,虽然想消弭天灾,不可能获得成功。”
皇帝得到疏章后大怒,将他逮捕下锦衣狱,追究主使他的姓名。冯恩一天天遭受拷打,多次濒临死亡,他的话始终没有改变。
只是说御史宋邦辅曾经到过南京,谈到朝政和诸大臣的得失。于是一并逮捕宋邦辅并且下狱,夺去他的官职。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转移到刑部狱中。皇帝想按妄自上言大臣德政律问他的罪,致他于死地。
尚书王时中等人说:“冯恩的疏章毁誉各有一半,不是专颂大臣,应当减罪戍边。”皇帝更加恼怒,说:“冯恩不是专门指责张孚敬三个臣子,只因为大礼的缘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
王时中是想欺公鬻狱吗?”于是革除王时中的官职,夺去侍郎闻渊的俸禄,贬郎中张国维、员外郎孙云,调到极边任杂职,而冯恩竟被判死刑。冯恩的长子冯行可十三岁,伏在殿阙讼冤。
日夜匍匐长安街,见到有冠盖的官员经过,就攀车呼号乞求搭救,终究没有敢说话的人。当时汪钅宏已迁吏部尚书,而王廷相代他任都御史。
因为冯恩被问的罪名不适当,王廷相上疏请求宽恕他,皇帝不听。 等到朝审,汪钅宏担任主笔,面向东而坐,冯恩独向殿阙而跪。
汪钅宏命令士兵拽冯恩面向西,冯恩起立不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