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动〉
1.(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stop]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
1.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副,贰 [second;vice]。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名〉
1. 顺序,等第 [sequence;order]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只找了古文中的。
2.次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3.次文言文意思及例句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①<动>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⑧<动>看;观赏。
《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⑨<介>向;从;跟。
《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⑩<介>就着;根据。
《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⑾<连>即便;即使。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⑿<副>即,便。
《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4.文言文中意思是“一次又一次”的词语严格来讲,文言文没有什么关联词,关联词是后来的语法体系中起关联作用并且搭配相对固定的的词语。
但是,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的句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关联词。举几个例子:1、其……其……,相当于“是……还是……”例句“其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又例如:“天之苍苍,其色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无乃……与?意思是“恐怕该……吧?”或者“难道不是……?”例句:”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其他的也搜来你可以看一下,可能有帮助: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 "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 非字而画。
(《促织》)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5.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 "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0. "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11.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2. "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例15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3.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1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1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5. "……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例1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例1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16. "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例20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
5.“有”这个次在文言文中有那些意思有1 〔yǒu 〕
1.拥有;保有。与“无”相对。
2.取得;占有。
3.具有;怀有。
4.表示存在。
5.引申为活着。
6.用作应答之词。多用于卑者对尊者、下级对上级。
7.等候,等待。为尊者对卑者进见时的用语。
8.谓呈现、产生或发生某种情状。
9.多;丰收;富足。
10.指男女相爱或有私情。
11.连用,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12.为。作为。
13.为。治理。
14.副词。只有;只好;只能。
15.连词。如果,即使。表示假设。
16.助词。无义。作名词词头。
17.助词。无义。作动词词头。
18.助词。无义。用作套语,表示客气。
19.助词。无义。作形容词词头。
20.我国古代哲学用语。指最普遍的存在。与“无”相对。
21.佛教语。十二因缘之一。又称“有支”。指决定来世所得“果报”的思想行为的总和。
22.佛教语。相对于“空”、“无”而言。因各个宗派思想体系不同,解释各异,又有“假有”、“实有”、“妙有”等之分。23.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主要表示现在时,或起谓语系词的作用,相当于汉语“是”。
24.用同“ 或 ”。代词。有人;有的。
25.用同“ 或 ”。或许。
26.用同“ 或 ”。“ 域 ”的古字。州域。
27.指居住。
28.通“ 友 ”。亲爱;相亲。
29.用,使用。
有2 〔yòu 〕
1.通“ 又 ”。复;更加。
2.通“ 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通“ 右 ”。佑助,帮助。
4.通“ 囿 ”。疆界。亦谓设疆界。
5.通“ 囿 ”。拘,拘囿。
好了,够全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