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2010年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二)十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
且谥曰缪。”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进行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⑥若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2)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龙渊义塾记[明]宋 濂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
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
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此其大凡也。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
2.高中文言文训练55篇翻译2007文言文翻译 暑假作业 1.萧颖士傲物自侮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 康熙年间,山东的名臣,除了李之芳、董讷,就属郭瑞卿最为刚正了。郭瑞卿名琇。
当明珠(好像姓爱新觉罗)执政时(那时明珠是宰相),明珠十分专横,满朝文武都敢怒不敢言。郭瑞卿为人刚直不阿,曾经在明珠的生日宴会时(前),一一列举他的恶行,并列入弹劾明珠的奏章之上。
然后放入自己的袖子里(古人袖子宽大),坐着马车来到明珠家(赴宴),他亲自上门递上名片(古人当官递名片者多为家丁)。明珠知道郭瑞卿向来性格倔强,(亲自)拜见实属不易,(于是)整衣冠(亲自)迎接。
郭瑞卿入座后,长久的拱手作揖而不把手松开,(坐移时?是否应为作揖时?)在座到位子上时(如果是作揖时则译为:作揖的时候),故意频频的用手指着自己的袖子(暗示袖子里有好东西)。明珠(见状)大喜说道:“御史公(指郭瑞卿)近来兴致不浅啊,这次有道喜的寿诗可以赐教吗?”郭瑞卿说:“没有,没有。”
(然后)郭瑞卿把手伸入衣袖拿出东西来给大家看,原来是一封奏章。明珠拿过来还没读完,郭瑞卿突然拍案而起说道:“(我)郭琇无礼了,(尽然)要弹劾老朋友,应该受罚。”
然后举起大酒杯连喝数杯,(完后)疾步离开,(参加明珠生日宴会的)满堂宾客都(因郭瑞卿的大胆举动)十分吃惊。(后来)没过几天,朝廷罢明珠的官的圣旨就下来了。
3.王昭君 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皇帝不能每个都看,就让画匠把她们的相貌画下来,按照画上的美丑召来宠幸她们。宫女们都贿赂画匠,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
只有王嫱(昭君)不肯贿赂画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一个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相当于皇后)。
于是皇帝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召见了昭君,原来昭君的容貌在后宫没有能比得,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
元帝后悔了但是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
于是追究这件事,画匠们都被处死,抄没他们的家产都有许多。画匠中有个杜陵人毛延寿,他画人,老少美丑,都一定要逼真;安陵人陈敞、新丰人刘白、龚宽,都擅长画牛马飞鸟等画,热的容貌的美丑,不亚于毛延寿;再往下的杜阳望也善画画,尤其善于控制颜色;樊育也善于控制色彩,他们都同一天处死并抛尸示众。
京城的画匠于是很稀少了。 4.吕僧珍不仗势 吕僧珍,字元瑜,是东平郡范县人,世代居住在广陵。
…… ……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
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
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5.白敏中与贺拔惎 长庆中期,王起再次作考官。
准备取白敏中为状元,但是又不满意他同贺拔惎往来。贺 拔惎有文才,但狂放无羁。
于是王起私下让亲信把他的意思告诉给白敏中,希望白敏中断绝 同贺拔惎的交往。亲信把这话传给白敏中,白敏中表示接受,答应照办。
不久贺拔惎拜访白敏中,白敏中的家人骗他,说白敏中出门不在家。贺拔惎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
白敏中马上跑出来,让仆人把贺拔惎喊回来,如实相告。并且说:“凭着才学,哪个门不通,怎么能对不起朋友?”于是共同饮酒,大醉,睡至日头老高尚未起床。
王起的人看到这情形,发怒而去。”告诉了王起,并且说:“让他们断交是做不到的。”
王起说:“我本来只想取中白敏中,现在更应该同时取中贺拔惎了。” 6.董永与织女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
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着。
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
3.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20、黄庭坚论书法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李泰伯改字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①同时 ②同“擒”③推荐④符合⑤周济、体谅⑥同“悦”⑦打发(他们)回去⑧撤去⑨能⑩亲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③发信告诫下属各县;④龚遂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 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3.③ 4.①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②对孩子不能不讲信用。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A)②(B) 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29.金农与苍头 1.①就②雕刻③只是④因为⑤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 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33.杨万里忧国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 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
3.②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 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么』~(450581955) 19:22:03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结束 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42.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43.冯梦龙补《西楼记》 1。.。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5.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小题1:①适逢②叫,派③擅长,善于④能够,值得 小题1:C (2分)小题1:即 /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 封 志 小题1:⑴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
(2分)⑵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小题1:正直,不贪财。
(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会”这个字,就要注意其古今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A、来,B、如果,C、因为,D、用,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方、绝、经纶、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即可。
7.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200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原创 点击数: 8214 更新时间:2009-1-31 21:22:14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 译文: (1) (2) 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
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2)是非若所知也。
(2分) 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1分) 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