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百诗先生文言文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百诗先生文言文 1.阎百诗的“天质奇钝”文言文翻释是什么

1.阎百诗的“天质奇钝”的译文如下:

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他小时候读书,(一本书)背诵上许多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2.原文: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3.作者:阎若璩1636年十月十四日(11月11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太原西寨村人),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叟,明末贡生,以词章名,著有《眷西堂诗文》、《红鸥亭祠》行世。母亲丁氏亦能诗文。家学渊源,使阎若璩自幼就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之中,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他幼年体弱多病,口吃,秉性迟钝,甚至"读书至千百遍,字字著意犹未熟"。但仍自强不息,勤勉不怠,"潜心钻研,扶精剔髓,思成一家之言"。每当同学日暮抱书归家之后,他仍"独吟不置,必背诵如翻水乃已",甚至"发愤将书拆散,读一页辄用面糊粘几背,既熟即焚去"。水滴石穿,积思自悟,他终于在15岁的一个冬夜"心忽开朗,如门牖顿辟,屏障壁落"。从此颖悟绝人,读书过目不忘。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15岁的阎若璩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此后更是钻研经史,深造自得。他立志博览群书,曾经集陶宏景、皇甫谧的名言"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发奋学习。多年孜孜不倦的潜心研读,使他成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为他日后卓然成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时海内名流过淮,皆与之交接,当地的学者如李明睿、方文、阎尔梅等,亦折辈和他来往,一起讨考古今,切磋学问,使他获益匪浅。

4.启示:只要刻苦勤奋,就会学有所成,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

2.鲍竹溪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中有人讥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3.张平山先生传文言文翻译

张平山先生已经归隐山林,豹子隐居在树林湖泊之中。

穿布做的衣裳,芒草做的鞋子。不受外面的拘束,不曾用世俗的事情缠绕心怀。

平常不以到邀请地方为乐,也不会到衙门去。掌权的人想要得到他的画,必须先拜访先生的草庐。

先生也不致以谢意。曾经有位监司地位施加于先生想要得到他的画,先生躲避远离他。

监司很生气,想要用危害法律来中伤他。先生很自得地在那里等着。

监司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路过亲朋好友的家时,人们都提前摆好纸和墨,先生(与他们)长谈多唱,举杯饮酒。

兴致到了就作画一副。凡是从各地来求画的人,如果是志趣高雅的志士,没有不答应的。

有用货物钱财来买的人,必会拒绝。曾说道:画是志士君子用笔墨交际嬉戏的,怎么能用钱财来换取呢!”。

4.文言文《白居易》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恼十分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你的提示不是“居易字乐天。、、、、、、、、、、、、、、、、、会。

5.阎百诗勤学成才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案】1、(1)这样(2)看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4、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翻译】阎百诗先生是国中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

但是他的天资是非常愚钝,小时候读书,背诵上百遍才略微明白,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张口。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

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都没有疑惑的地方。这是因为辛苦地堆积精力才会这样。

世上的人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6.《白居易传》古文翻译

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出处:出自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白居易传》主要对诗人白居易的一生做了一个传记。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7.《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

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

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

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

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

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

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 得 天下以得人心为本。

如果人心不固, 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 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

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 进德修业。太祖 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立即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

太祖还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回信以示回报。 随后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诏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书成, 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

第二年二月, 儒士欧阳佑等收集元朝元统年以后的事迹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续修《元史》, 六个多月后完成, 太祖赐以金帛。当月, 宋濂因上朝有误被参劾, 降为编修。

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孔子礼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又被召回, 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

这时,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 提升为编修, 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 以宋濂为老师。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 使其归于正道; 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 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 而不应当是那样。”

每当这时,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 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

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

《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下体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

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

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

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

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

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

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

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

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

8.文言文翻译 万贞文先生传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小时候不听话,不肯顺随各位兄长,他所经过之处物品大多残缺毁坏,各位兄长也不看重他。户部郎万泰本想把他寄放在寺院中,不久,因其顽劣,就把他关闭在一间空屋中。万斯同暗中发现书架的藏书中有明史资料几十册,很喜欢读,几天就读完了;他又发现其中有各种经学书籍,又都读完了。等放出来后,就时常跟在各个兄长后,倾听他们的讨论。一天他的长兄万斯年授课讲学,斯同也要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斯同回答说:“看了各位兄长所做的事,我也能很容易做到的。”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把经义科目(科举科目一种,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试题错杂在一起对他进行测试,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非常多,但他一会就做完了。兄长非常吃惊,拿着试卷热泪盈眶,把这事告诉了户部郎万泰说:“我差点耽误了我弟弟” 户部郎万泰也很惊愕,说:“差点耽误了我儿。”从这天开始,为万斯同置办了新衣新鞋。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送到梨洲先生那里请教学业,而他又在师门讲席中坐在上座。先生读书一目十行,如同大海决堤。然而他能坚守先辈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不必读,无益的文章不必作。所以先生虽然无书不读,但是他能懂得把握大局要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把先生推荐上去,但他极力推辞才得作罢。第二年,官府设立史馆编修《明史》,昆山大学士徐元文延请先生前往修史,当时史局征召学士都给七品俸禄,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们想援引惯例给他申请七品俸禄,先生却请求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参加史局工作,不任官职,不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各纂修官稿子写好后,都送到先生那里再审,先生审阅完毕,对工作人员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增补进去;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订正。他们按照先生说的去查找,没有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全都由先生亲自审定的,虽然后来的《明史》不都是使用先生之原先审定的稿件,但是先生的稿本精粹扼要,足以自成一书。先生初到京师时,众人对他的看法是他的专长在史学,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守孝期间,先生同他谈论《丧礼》,才知道先生的经学造诣也很精深,徐侍郎于是就请先生编修了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云集,各有所长,而先生最闲雅淡泊,然而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各读书人,无不称他为万先生,而先生与人来往,自己签名只用“布衣万斯同”,从未用过其他称号。

先生性情谦和,举止高雅,然而他内心刚正耿直。前朝督师的姻亲现在身居要职,向史馆请求对督师稍微宽容些,先生一件一件地列举他的罪行说给他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嫡长子生活非常困顿,先生多方为他谋一差事,最终没有成功,但先生未曾厌倦过。先生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几个儿子身陷勋卫家,先生把他们赎了出来,让他们回家了。先生没有炫耀的神气,也不作公开声明,尤其喜欢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所失,于讲会(教学形式,学术论辩的集会)中再三恳切地表达心意,原来他是在亲身践行君子之道啊。他死后学生们给予他谥号“贞文”。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生了不管不如不生文言文 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

  • 本文目录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古文:只要做好事,不管动机是怎么样,都是好的?不要勉强别人的文言文?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文言文?做好自己的事情别管闲事文言文?胸有成竹文言文详解?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
  • 文言文中评价人低调的句子(嗟的古音是什么?)

  • 本文目录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古诗诵读自我评定怎么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文言文版?凡事点到为止的古文?嗟的古音是什么?做官的四个层次文言文?老子把官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成功的是“不知有之”。民众不知有其存在的原因,难道是这样的领导者游手好闲,尸位素餐,什么问题也不为民众解决,形同虚设,有等于无吗?当然不是。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依顺人的本性真情去办事。他的另一句治国名言“治大国若
  • 怎么仿写小古文?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

  • 本文目录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仿写童趣古文150字?仿照《咏雪》写一篇类似的文言文,拜托!~~~~?仿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春首四时苏万汇者小古文仿写?春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也。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文言文?文言文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文字。与朱元思书仿写山水一句中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有:与、书和写共三字,简体字写繁体字的书写为:与字的繁体写作與,与輿、興等繁体字极相似。
  • 心动但不失控用文言文来表达(请问是否爱着一个人已足够共渡爱的尽头是哪首歌曲里的?)

  • 本文目录乱了分寸的心动是什么意思?偶滴歌神歌词我要啦啦拉着你的手是什么歌?什么歌有山明水秀?为什么人会控制不住的心动呢?为什么越是想要控制却越是失控呢?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请问是否爱着一个人已足够共渡爱的尽头是哪首歌曲里的?乱了分寸的心动是什么意思?乱了分寸的心动就是对你心动的意思。乱了分寸,一般都是在紧张或者激动的时候才会乱了分寸。心跳就是心跳动。所以连起来就是对你心动了。方寸在古代是指心的意思,乱了方寸就是心乱了,心思乱了,慌了神,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意思。这句话形容人在外界干扰下心绪烦乱、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