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这个书我没有读过,但是纯粹就提升文言文应用能力(阅读和应用文写作,不包括美学部分的诗骚赋七骈散写作与欣赏),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要从小抓起。如果作为一个严肃的文言文学习者而不是爱好者,私以为不应该碰这类普及读物,毕竟法上得乎中。这种书学来就是嘴上说着弘扬中国文化却发动群众学《弟子规》一样滑稽(并没有在黑某领袖)。
小学毕业之前起码要通读一遍(不需要完全读懂,可配合译本)《史记》,这个底子够你一直用到高考(单纯从应试角度来看)并足以支持你阅读措辞不太古奥的文言,对于你日后的白话文理解和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因为《史记》本身的措辞并不太古,我们对照一下《庄子》《荀子》《韩非子》再到《史记》,就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从前往后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是越来越友好。《史记》里头的双音节单纯词的比重相对于战国时代的著作有一个量上的显著提升,在抠字眼上并不像先秦文章那么痛苦。
此后就可以直接刷《左传》,到了这一布就进入了抠字眼和培养文言语感的阶段了。《左》因为创作时间起码比《史》早上两三百年,而且在行文手法上受到“一字喻褒贬”的主题思想支配,其用词上的讲究精到在所有古籍之中可谓无出其右。这一时期务必要吃透经传中的所有字词的起码一家的解释,如果本来就通音韵/训诂/文字而能够自己作出优劣抉择就更好了。看得慢都没关系,一定要细细读过去,以字带句,凭句串章,因章明义。通读之后再读一遍《左传纪事本末》的白文,这个时候文言阅读的底子就相当好了,再去看通行版本的子书史书文集简直就像吃糖一样快得飞起。
第三阶段就可以看《尚书》了,这个说实话就不用太较真,跟前两个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的。《左传》读得再顺《尚书》一样读得磕磕绊绊。这个阶段就可以拿着《尔雅》一边背单词一样一边看《尚书》。务必不求甚解,《书》的歧说更多于《左》,应当抱着一种研讨而不是学习的心态去读。
学到这个阶段以后,应用性质的文言文学习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你可以去精研特定的学科如文献/校勘/音韵/训诂/文字/考古了。文言文说到底只是文献资料,他应该成为你的工具去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而不是你苦于其晦涩古奥而成为他的附庸。
2.急求一篇搞笑的古文,不要太长,谢谢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