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笠翁(李渔,号笠翁,清代文学家)说:人们都说这二件事中两人都是贤人,却不能比较出谁更贤明;如果一定要区分出来,难道不就是孟敏在后而茅容在前吗?因为孟敏所注重的是小节,而茅容所注重的是大节。
我认为不是这样。茅容杀鸡供养母亲,却用青菜招待客人,孝顺是孝顺,但不能不说是损害了自己母亲的贤德。
这一定是他故意那么做的,来引起郭林宗的惊奇和敬佩。再说孟敏不回头看他掉在地下的瓦罐,则是真正的出于本性。
这样看人,才不会错误的借鉴人伦关系。 笠翁又说:凡是天下过于遵循情理的事,都是故意作出来的;凡是遵循清理不够的事,都是天性率真德做出来的。
用这个方法评论人、事,虽然未必全都合适,但是也大半部分有效。
2.慎言 翻译原文: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暗①,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言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言,有辅周室之固。
【参考译文】国君说话,不能不谨慎。高宗是皇帝,登位正赶上居丧,三年不说话。卿大夫恐惧,很为这件事担忧。高宗说:“以我一人治理全国,我恐怕出言不善,因此不说话。”古代天子如此重视言论,所以说话不会失言。
成王和唐叔虞平时闲居,拿一个梧桐叶当做玉珪,交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叔虞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因此向成王请示说:“天子要封虞吗?”成王说:“只是我自己和唐叔虞开玩笑罢了。”周公说:“我听说,天子不说玩笑话。天子说的话,史官要记载,乐工要歌诵,士要颂扬。”于是就封唐叔虞在晋地。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言辞的了,一发言使得成王更重视说话,表明了爱抚弟弟的意思,又辅佐了王室。
3.<郭符许列传>全文翻译郭泰,字林宗,是山西界休人。
家世贫寒低微,很早成了孤儿。他到成皋跟随屈伯彦学习,三年学业完毕,博通典籍。
他善于言谈议论,很擅长音乐格律作诗赋。于是到洛阳游学,第一次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认为他非常与众不同,就相互友好,于是名重京师。
郭泰性情明白通达能了解人,喜欢勉励教导士人。他身高八尺,容貌壮健有气度,穿着绣衣围着宽带,周游州郡封国。
后来不再出行而传授学业,弟子达到千人。他勉励提拔士人,都像他鉴别的那样。
左原是郡学的学生,犯法被斥退。林宗曾经在路上遇到他,为他摆酒菜来安慰他。
对他说:“过去,颜涿聚是梁甫地方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市场大经纪人,终于分别成为齐国的忠臣和魏国的有名贤士。蘧瑗、颜回尚且不能没有过失,何况其他人呢?千万不要恼怒怨恨,找出自身的过失而已。”
左原听取了他的话而离开,有的人说讥讽林宗不断绝和恶人来往的话,林宗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义,人们不教导他,又过分地厌恨他,这样就会生出乱子。”左原后来忽然又心生愤恨,结交一些人想要报复郡学的各位学生。
那一天,林宗在郡学,左原惭愧自己违背前言,于是就停止行动离开。后来这件事情显露出来,大家全都感谢敬服郭泰。
茅容四十多岁,在田地耕种,当时和一同耕田的人在树下避雨,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林宗行路见到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和他一起谈话,于是请求寄宿他家。
第二天早上,茅容杀鸡作饭食,林宗以为是为自己安排的,接着茅客把鸡肉给他的母亲吃,自己拿粗劣的食物和客人一起吃饭。林宗起身向他行礼说:“您真贤良啊!”于是勉励他让他求学,终究因此成就了品德。
孟敏客居太原,挑着的陶炊器掉到地上,不回头看就走开。林宗见到,问他是怎么想的。
他回答说:“陶炊器已经碎了,看它有什么用?”林宗因此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勉励他让他出去求学。十年后,孟敏有了名声,朝廷三公都征召他去作官,他都没有屈身前去。
庾乘年轻时在县官署作事当守门士兵,林宗见到而提拔他,劝勉他去学习,见掌管学校教育的教官,于是让他作郡学学生的佣工。后来他能讲解谈论,自己认为等级低,每次处在下座,学生和博士都到他那里去辩驳问难,因此郡学中把下座看成高贵。
后来他受到官府征召全都不去,人们称他为“征君”。 黄允凭杰出的才能有名声。
林宗见到他对他说:“您有人们没有的才能,足以成为担当大家的人才。然而恐怕您遵守道德规则不诚笃,将要犯错误啊!”后来司徒袁隗想要为他的侄女谋求婚姻,黄允听到后就弃逐自己的妻子夏侯氏。
妻子请求隆重聚会家族亲人作为告别,于是在许多人中奋起列举黄允隐匿的事情,然后离开。黄允因此被当时舆论鄙弃。
4.《后汉书 黄宪传》的翻译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世代贫贱,父亲是牛医。
颍川荀淑到慎阳,在客舍中遇到黄宪,当时黄宪十四岁,荀淑感到惊异,行礼并同他说话,将近一天不能离去。他对黄宪说:“你是我的师表。”不久前去袁闳处,远未等慰问,便迎上去说:“你国中有有颜子,你知道吗?”袁闳说:“看见我的叔度了吗?”当时,同郡戴良才高傲慢,而见到黄宪未尝不恭敬,等到回家,怅然似有所失。他的母亲问他:“你又从从牛医的儿子那里来吧?”他回答说:“我不见叔度,不认为不如他;见到他之后,则看他在前,然后又在后面,的确是难以捉摸啊。”同郡陈蕃、周举常相互说道:“一段时间不见黄生,则卑鄙贪婪之念又在心中出现。”到蕃为三公,上朝叹息说:“叔度如果在,我不敢先佩带印绶了。”太守王龚在郡中,以礼宴请贤人达士,他们中很多接受了用他的请求,但最终也未能说服过黄宪。郭林宗少时游汝南,先拜访袁阆,没有过夜便离去;进往到黄宪处,许多天后才离去。有人为此问林宗。林宗说:“奉高的器度,如同泉水,虽然清但容易酌取。叔度汪汪如千顷池塘,澄之不清,混之不浊,不可估量啊。”
黄宪初举孝廉,又被公府征召,友人也劝他去就职,黄宪也不拒绝他们,到京师后很快就回来了,竟没有去就职。四十八岁死去,天下人称他为徵君。
论道:黄宪言论风旨,没有什么传闻,但士君子见到他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深远,去掉疵缺。将要因道周备性全一,没有合适的德操名称来称赞他。我的曾祖穆侯认为宪随和的顺应变化,道深不可测],浅深不分其所不同,清浊不能说明其所]。如果到孔氏之门,或许差不多了。所以曾著论言之。
5.后汉书 黄宪传 翻译《后汉书》卷五十三〈黄宪传〉: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於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覩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闲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1]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2],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3]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4]。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5]余曾祖穆侯[6]以为宪隤然其处顺[7],渊乎其似道[8],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9]。若及门於孔氏,其殆庶乎![10]故尝著论云。(中华书局本,第8册,1744-1745)
【评】
〖陈长方〗范蔚宗〈黄宪传〉最佳,宪初无事迹,蔚宗直以语言模写叔度形容体段,使后人见之。此最妙处。其他传,即冯衍、马援胜,盖得二人文字照映,便觉此传不同。以此知班固前书之不可及者,亦得太史公、司马相如、贾谊、董仲舒、晁错、刘向诸人文字作底草尔。(《步里客谈》卷下)
6.昌蒲慎言文言文译文三国时候。
魏国钟会的母亲张昌蒲。在平常时候。
对人家说话。就是对下等人说的。
也一定是很有信用。当他正妊着钟会娠的时候。
钟会的父亲有个小老婆孙氏。心里很是妒忌他。
暗地里把毒药放在吃食里面。给张氏去吃。
张氏起先吃了一口。后来晓得了。
就把吃的食物吐出来。可是受了毒的影响。
他是昏乱了好几天。有人劝张氏去告诉丈夫。
张氏说。凡是一份人家。
家里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大家相害。这是破家亡国有余的。
倘若我去对丈夫说了。丈夫不肯相信我。
那末又有谁来、替我表明白这件事呢。况且孙氏以为我是一定告诉丈夫的。
他一定要先发制人。先去告诉他。
这件事、由他先去发动。那里是不痛快的事呵。
于是张氏就称着有病。果然孙氏先对钟会的父亲说。
我因为要想夫人生一个男孩。所以给他暗地里吃了药。
现在他反说我是用毒药去毒他了。钟会的父亲听了。
心里思量着。把药暗地里放在吃食里面。
这不是人情上所应有的事。把底下人叫来。
询问了一番。那个人就把实在情形告诉了。
于是把孙氏逐了出去。
7.后汉书'郭林宗传 翻译郭太字林宗,是太原界休人。
家中世代贫 贱。从小死了父亲,母亲想让他到县衙裹去供 职。
林宗说:“大丈夫怎么能去做这样低贱的差 事呢?”于是就辞别母亲。到成皋屈伯彦那裹学 习,三年学成,博通古代典籍。
他善于议论,声 音华美。于是到洛阳云游。
头一次去拜见河南尹 李膺,李膺大感惊奇,很快就和他亲密无间,他 因此而名震京师。后来林宗回故乡,官员舆儒生 们一直送他到黄河边上,车子有几千辆。
林宗只 跟李膺乘船渡河,送行的众人远远望去,觉得他 们如同神仙一般。 司徒黄琼征召他,太常赵典以有道科荐举 他。
有人劝林宗出来做官,他回答说:“我夜间 观察天象,白天考察人事,上天所要废弃的东 西,是不可以去支持的。”于是一概不去应召。
林宗生性善于知人,喜爱勉励引导士人。他身高 八尺,容貌魁伟,身着宽衣大带,周游州郡列 国。
曾在陈梁一带行路时遇雨,所戴头巾因淋 湿下垂,于是当时的士人便也故意把头巾折下一 角,称之为“林宗巾”。他就是如此被人仰慕。
有人问汝南范滂:“郭林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范滂回答:“隐居而不放弃侍奉父母,保持操守 而不断绝与世俗人来往,天子不能把他作为臣 仆,诸侯不能把他作为同党,我不知道别的了。” 后来遇上给母亲办丧事,有大孝的名声。
林宗善 于品评人物,却不发刚直激烈的言论,所以宦官 当政而未受迫害。赶到发生了党锢之祸,有名望 的人士大多遭到迫害,惟有林宗和汝南袁闳得 以幸免。
后来他就闭门教书,弟子有上千人。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 害,林宗到郊外哭祭,极为悲痛。
接着叹息道: “‘贤人去世,国家危困’。‘眼看乌鸦就要止栖, 不知能落到谁家的屋顶上,啊。”
第二年春天,在家中去世,当年四十二岁。 四方的士人有一千多,都赶来参加他的葬礼。
和 他意气相投者共同为他刻石立碑,蔡邕为他撰写 了碑文,过后他对涿郡卢植说:“我写过的碑文 很多,都因有谀美之辞而感到羞惭,只有这郭有 道碑于心无愧啊。” 经他夸赞荐举的士人,结果证明一如他的品 评。
后来有些好事的人,便对他的事添枝加叶, 因此大多言辞夸张而荒诞不经,有点类似占卜相 面之书了。如今记下他那些显著而有事实依据的 事,著录在本篇末尾。
左原,是陈留人。在郡内作学生时,因违犯 规矩被除名。
林宗曾在路上碰到他,为他摆酒菜 宽慰他。对他说: “从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盗, 段干木是晋国的马贩子,后来成为齐国的忠臣, 魏国的著名贤士。
蘧瑗、颜回尚且不能超过他 们,何况其他人呢?千万不要因此怀恨,检查自 己就是了。”左原听取了他的劝说而离去。
有人 指责林宗不和恶人断绝来往,他回答说:“一个 人如果不好的话,对他过分憎恶,便会促使他作 乱。”后来左原忽然又怀忿恨,结伙要去报复其 他学生。
那天林宗正好在学校,左原惭愧违背了 以前的许诺,于是就离去。后来逭事传了出去, 众人都对林宗感到惭愧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