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2.请大佬帮我翻译一下下面的这段文言文(原文)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
(简译)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实与众不同,才能和学问精湛,渊博,方法行为优秀,备受赞赏,他以为夷会以民族礼节方式为其祭酒。“屠岸(地名)夷推辞有病,不曾会见。皇帝意欲要指责夷,夷平淡的陈述说,万乘之主不应该去平民之家嘛。皇帝于是与夷发书信说:“我和您虽然情况在忘言之交,然而虚心交往多年。正因为您身体羸弱,所以也想省亲,前去探望,只是还要遵循礼仪啊!“又任国子祭酒。建武中,他说:“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心明志衡门事务,虽然原宪也赶不上啊。
3.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共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4.崔子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写真,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5.王彦章文言文阅读翻译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6.姚弋仲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坚毅,不谋划经营产业,只把收容贫苦抚恤孤弱作为要务,大家都既敬畏他又亲近他。永嘉年动乱,向东迁徙到榆眉,用布包着婴儿背在背上跟从他迁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众有几万人,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刘曜平定陈安的时候,让姚弋仲做平西将军,封为平襄公,把他分封到陇上。等到石季龙攻下上邽,姚弋仲劝说他说:“您手中拥有十万兵众,正是施行权力制定策略的时候。陇上有很多英雄豪杰,秦地的民风勇猛剽悍,即使是治理策略隆正他们也迟后顺服,如果是治理策略不正他们会先期反叛,应该迁徙陇上的豪俊,使它的核心力量空虚,借此来加强京城的力量。”石季龙采纳了这个意见,奏报石勒让姚弋仲代理安西都督、六夷左都督。后来晋豫州刺史祖约来投奔石勒,石勒依礼优厚的对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说:“祖约为害晋朝,逼死太后,对国君不忠,可是您宠幸他,我担心奸邪之风,祸乱的萌发,这是它的开始啊。”石勒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后最终杀死了祖约。
石勒死了以后,石季龙掌权,想起姚弋仲的话,就将秦、雍等地的豪俊迁徙到关东。等到石季龙废掉石弘自己称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贺。石季龙多次召见,才赴朝,脸色严厉地对石季龙说:“为什么石勒握住你的手臂把石弘托付给你,你接受托付竟然反过来要篡夺王位呢?”石季龙畏忌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迁任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性格清正俭朴,为人耿直,不修饰自己的官仪,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论,没有什么顾忌的,石季龙非常器重他。朝廷里面重大的议决,他没有不参与决断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龙宠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经侵扰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举他欺压威胁的情状,下令叫手下人杀了他。左尉叩头谢罪,头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谏劝,才没有杀他。他的刚正、坚毅,都是像这之类的。
石季龙末年,反叛的太子侍卫梁犊在荥阳打败李农,石季龙非常恐惧,快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领他的部属八千多人驻扎在南郊,自己轻骑赶到邺。当时石季龙病了,不能及时召见姚弋仲,属下把他带到领军省,赏给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发火不吃,说:“召见我讨伐叛贼,难道是来讨食物的吗?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让我见一面,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属下把这话告诉了石季龙,才引他去觐见。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说:“你的儿子死了才开始发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儿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辅佐,以致让他们自己残杀。你的儿子自己也有过失,责求他的手下过于严厉,所以反叛了。你长期生病,所立的儿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一定会乱。应当忧虑这个,不要烦劳担心叛贼了。梁犊等人因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一起做了奸邪的叛贼,所做的事凶残狠毒,这是注定会被擒获的。我请求以死效命做一回前锋,让我一举而结束叛乱。”姚弋仲性情率直,习惯对别人无论地位高下都用你称呼,石季龙宽容他也不责备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给他铠甲战马。姚弋仲说:“你看老羌我可以击溃叛贼还是不能?”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没有辞别就出门了,于是消灭了梁犊。因为功勋加封可以持剑步行上殿,进朝堂后不用趋行,晋封西平郡公。
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常常告诫儿子们说:“我本来是因为晋朝大乱,石家对我很仁厚,所以想要讨伐他们的奸臣贼子来报答他们的恩德。如今石家已经被消灭,中原没有领主,自古以来没有戎狄作天子的。我死后,你们就归顺晋朝,一定要竭尽为臣的节义,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于是派遣使者前往请求归降。永和八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9
【答案】B.修:修饰,装饰
10
【答案】C.(①写迁徙;④表现其刚正:其刚直不回,皆此类也。)
11.
【答案】C.(“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苛责下人”有误,“苛责下人”是石季龙儿子的过失,是梁犊反叛的原因。)
12.
【参考答案】(1)石季龙忌惮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强”、“而”、宾语前置各1分)(2)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能见上一面,即使死去也没有遗憾。(“一见”“虽”“恨”各1分)(3)(姚弋仲)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贯”“策”“南”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