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二、翻译、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5、子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八年级上册:(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1、益:副词,更。
2、植:立。 3、鲜:少。
4、亵:亲近而不庄重。5、宜:应当6、独:只,仅7、可爱者甚蕃:多。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五)《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2.初中必背的文言文16篇是哪些孔子语录(节选)/《论语》
鱼我所欲也/《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出师表/诸葛亮
桃花源记/陶潜
三峡/郦道元
马说/韩愈
小石潭记/俯互碘就鄢脚碉协冬茅;柳宗元
陋室铭/刘禹锡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爱莲说/周敦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3.中考必考的16篇文言文有那些原发布者:徐老师117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1、《论语十则》2、《爱莲说》3、《陋室铭》4、《三峡》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6、《桃花源记》7、八下《马说》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岳阳楼记》11、《小石潭记》12、九上《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15、九下《曹刿论战》16、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
4.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注释] 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 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释: 畋:读音tián 麑:读音ní 怛:读音dá 偃:读音yǎn 啖:读音dàn,吃,这里作舔解。 【译文】 临江(地名)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
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抛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
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
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4、小儿不畏虎 【原文】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5、更①渡一遭 【原文】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②水百沸,横筱③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 ①更:再,重来。
②釜:古代的一种锅。③筱(xiǎo):细竹子。
【译文】 过去有人捉到一只甲鱼,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负担杀生的恶名。于是烧旺火使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上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甲鱼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骗杀自己,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 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再给为渡一次桥, 我想(再)仔细看看。”
6、中山窃糟 【原文】 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
5.求初中语文16篇讲读文言文原文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2分,各1分)(1)慢;(2)看。
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4、(1)有人(2)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
募能出之者。 徐去其土。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可办粗饭几日 何必图好吃好着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五。
6.急需15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1)《言语》第101则: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做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纷纭之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2)《容止》第32则:“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3)《雅量 》第23则:“庾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乱兵相剥掠,射,误中舵公,应弦而倒,举船上咸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曰:‘此手哪可使著贼!’众乃安。”
(4)《轻诋》第7则:“褚太尉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于是四座惊散,无不狼狈。”
(5)《文学》第62则:“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
7.求15篇短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名字(1)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2)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
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
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3)【退避三舍】翻译 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鞬(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39) 【译】: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 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楚国 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笱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如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全获。 (4)笱巨伯 笱巨伯到远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贼人进攻这座城市。
朋友告诉笱巨伯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 笱巨伯 说:“我从远处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失去信义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我所为呢?” 贼人已经到达,对笱巨伯说:“大军已经到达,全城已空,你是什么男子,却敢独自留在这儿?” 笱巨伯 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离开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人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讲信义的人,却到了有信义的国家!”于是率领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全城的人都全部获救。
(5)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