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戍妇歌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
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
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
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
①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
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
②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
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
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
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
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
③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
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④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⑤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⑥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⑦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⑧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一声茄笛怨,痛断几人肠。夫君愁肠断,妾亦断愁肠。
此时南山下,处处遍菊花。花开人不在,花萎人自伤。
对话人憔悴,对人花凄凉。人花两相映,迷惘共彷徨。
一载盼君归,对镜容颜失。鸾凤已飞去,空留题镜诗。
⑨ 二载盼君归,旦暮念君痴。独坐楼台夜,黎衣俱已湿。
三载盼君归,妆临泪又垂。湘妃竹下逸,断肠花上飞。
⑩ 四载盼君归,两鬓渐依稀。依稀鬓发里,依稀阑梦中。
五载盼君归,西山横翠微。本是妾妇泪,洗却山色嵬。
六载盼君归,燕雀也无声。冥冥枝上雀,黯黯隔年期。
七载盼君归,流水更无音。无情悲花落,多情度伤悲。
别来十三载,载载念君归。雁落添残影,水流着江清。
人归人散后,月下月痕深。与君歌戍妇,凭古可堪今。
一曲歌未尽,自看古今人。 注释: ①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②典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无”通“勿”,不要、别的意思。
④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⑤苏武牧羊,十九载,后系书与雁足,汉人见之,乃迎返。
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⑥前两个“步”字作名词,意“脚步”;第三个“步”字作动词,意“生,出”。
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⑧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⑨传楚王得一明镜,纹有鸾凤,一日凤离镜飞升,绕梁三日而去。
李商隐《鸾凤》:“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
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
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⑩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
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断肠花:花名,其上多红色血斑,相传昔有一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名曰断肠花。李白《古风》之十八:“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
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
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
2.关于自强不息的古文名言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纺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
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蜀)·诸葛亮
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 ——晋·葛洪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唐·白居易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清·金缨
凡人贵自立。 ——清·史襄哉
3.文言文《给季弟书》全文翻译【原文】
沅、季弟左右:
沅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
【译文】
沅、季弟左右:
沅弟对于人刮平、天刮平的说法,不以为然,而说到势利的天下,以强凌弱的天下,这难道从今天才开始吗?那是自古以来就如此。
古代的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由自强自立做出来的。就是圣人、贤者,也各有自强自立的道路。所以能够独立而不惧怕,确定而坚忍不拔。我往年在京城,喜欢与有大名声、有大地位的人结仇,也并不是没有傲然自立、不畏强暴的意思。
近来悟出天地间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颓废,太刚就会折断。刚不是暴戾的意思,强行矫正罢了。柔不是卑下软弱的意思,谦虚退让罢了。办事情、赴公差要强矫,争名夺利要谦退;开创家业要强矫,守成安乐要谦退;出外与别人应酬接触要强矫,在家与妻儿享受要谦退。
如果一方面建功立业,外享盛名。一方面又要买田建屋,追求厚实舒服的生活。那么,两方面都有满盈的征兆,完全缺乏谦退的念头,那决不能长久。这是我所深信不疑的,而弟弟们应该默默地体会的!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