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大百科网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 > 古文 >

魏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日期: 来源:高大网收集编辑:www.gdy.net.c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魏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1.《有关“魏征”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7—21题。

(19分)甲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

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 ”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

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 ”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

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群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

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

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 ”乃赐绢二百匹。

乙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①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注:①魏郑公:指魏征。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 温彦博案验此事( ) ⑵ 寻已悔之( )⑶ 而魏郑公之徒( ) ⑷ 恨其不思(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乃言者不直 岂以此小事A. B。

乃赐绢二百匹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虽在无私 征既为人所道C. D。 虽其忠诚所自至 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 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⑵ 能知其有此者,以书存也。 20.乙文称太宗为“贤主”,认为魏征是“贤臣”,从甲文看,太宗之“贤”具体表现是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魏征之“贤”具体表现为⑴________ ⑵_________ ⑶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21.结合甲文君臣“对话”和乙文君臣“对立”,试对唐太宗或魏征作简要评价。(3分)参考答案: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7—21题。

(19分)17.(3分)⑴审查,追究 ⑵随即,不久 ⑶这些人 18.(2分) C 19.(4分)⑴没有听说过大臣不留心安邦治国的大事,而只注意检点平日的细小言行。(2分) ⑵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之事,是因为有他的奏章还存在。

(2分)(意到即可) 20.(6分)太宗之贤:重事实,不偏听偏信;不因小事而否定别人的大美;主动询问自己的过失;善于反思,勇于改错;虚心向大臣请教,奖励忠良之臣等(任一点得1分,共3分) 魏征之贤:用人无私心;劝谏太宗几百次;敢于指出太宗说话不足之处;表明以身许国,直道而行的决心;希望做良臣等(任一点得1分,共3分) 21.(3分)观点:1分;分析有理有据、客观辩证: 2分。

2.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3.文言文阅读题:魏征状貌不逾中人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4.文言文阅读李世民畏魏征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故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答案:(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答案: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娆雪+语文网)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内容来自raoxue.com] 答案: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 征 状 貌 不 逾 中 人 答案:征状貌/不逾中人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

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5.文言文阅读李世民畏魏征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

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⑦固:故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答案:(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答案: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娆雪+语文网)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内容来自raoxue.com] 答案: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 征 状 貌 不 逾 中 人 答案:征状貌/不逾中人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

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A 【小题】①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

(赀,同“资”) ②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点所从我魏征的建议,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了。”秦王器重魏征的坦率,没有不满魏征的意思。

(蚤,通“早”;器,动词,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满。魏征的答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解析: 【小题】(卒,最后,终于) 【小题】(前一个“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后一“被”表被动) 【小题】(A应为“魏征”;B应为“李密”;D应为“魏征”) 【小题】(①②⑤项都不能说明魏征具有远见) 【小题】(李密是对发来的文书“称善”;“说密”是劝说李密,并非“献秘计”) 【小题】见译文 魏征字玄成 是魏州曲城人。

从小就失去了父亲 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 有远大的志向。

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 他扮作道士。

武阳郡太守元宝藏发兵响应李密 任命魏征担任书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当看到了宝藏的书信以后 就称赞写得非常好 又加上听说是魏征所写 急忙征召他。

魏征进献十条计策来说服李密 都没有得到采用。王世充攻打洛口 魏征拜见长史郑頲说:"魏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打胜仗 但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死伤将尽 而且府里没有余财 战胜敌人之后又没有封赏。

由于这两点原因不能和他们作战。如果疏通护城河 加高城墙 天长日久 敌兵粮食耗尽以后自然会撤退 到时我军乘胜追击 这是取胜的方法啊。

"郑頲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没有告辞就走了。

魏征后来跟随李密来到京城 很长时间都没有知名。自己请求安抚山东地区 于是被提拔为秘书丞 快马来到黎阳。

当时李绩还是李密所封的太守 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 振臂大喊 帅几十万众 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 而他现在一败之后 再无振作 最终归附唐朝 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如今您处于天下必争之地 不早日作打算 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绩收到他的书信 于是定计归附于唐 而后大量派送粮食给淮安王的军队。

刚好赶上窦建德攻陷了黎阳 俘获了魏征 授伪官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 和裴矩一起逃往关内 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

魏征看到秦王功高 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 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 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众我的话 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 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

7.魏征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8.魏征文言文翻译

选自[文成公主传奇]

第九回 射牦牛大宴报聘使 拒请婚迁怒吐谷浑(2)

翻译: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参考资料:

9.关于魏征的所有文言文

旧唐书 魏征传 太宗新即位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征阿党①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咎陶②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三(手机)

相关阅读

  • 十代思域阅读灯怎么拆,十代思域阅读灯怎么拆图解

  • 如何拆解十代思域阅读灯拆解十代思域阅读灯需要一些小工具,包括螺丝刀、塑料挂钩和胶带等。如果你不确定有哪些小工具需要准备,请查看十代思域阅读灯的拆解说明书。拆解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拆解十代思域阅读灯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先确定自己是否拥有拆解该灯的技能和经验;2.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备好了所有必要的工具和装备;3.在开始拆解之前,请断开灯的电源。步骤一:拆下筒灯罩首先,需要拆掉灯的筒灯罩。这可以用手或塑料挂钩来完成。用手轻轻扭动筒灯罩,接着,用塑料挂钩或类似工具从侧面挖掉罩子上的小孔。如果拆下筒灯罩
  • 会计分录题300道带答案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

  • 银行销户时会计分录怎样做?银行销户是指客户主动或银行强制结束银行账户的操作。在销户时,需要进行会计分录,下面将介绍具体操作。1.客户主动销户的会计分录当客户主动要求销户时,需要对账户余额进行处理。假设客户账户余额为1000元,银行收取账户管理费20元,销户费1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1000元贷:银行存款970元贷:销户费用10元贷:账户管理费用20元应收账款为借方,表示银行还有一笔钱要收回;银行存款为贷方,表示银行需要将客户账户余额退回;销户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用为贷方,表示银行收取了这两项费用。
  • 二月兰阅读心得体会 二月兰诗句经典名句?

  • 梦幻绽放的美丽——二月兰阅读心得在春光明媚的二月,当我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倒吸一口气。一株紫色的二月兰,优美的姿态,让我顿时想起这首名句:“二月兰花香袅”。乍一看,像是彩虹从大地上跃出来的一只鸟,盘旋在空中,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缤纷的颜色。二月春色——用笔耕耘在陪伴二月兰这段时间里,我不禁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春雨贵如油,兰离香葩秀”。在这个春回大地,大地回春的季节里,万物重返生机盎然的气息,诗人们用笔耕耘,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唤醒了古代浓郁的文化底蕴。而当我们尝试着去欣赏
  • 文言文的解释,文言文在线查询,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现代汉语词典

  • 导读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写作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文言文因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本篇文章将通过解释、查询和现代汉语词典,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意义和应用。一、文言文的定义与起源文言文,又称古文、正文、典文等,指汉语的古代书面语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公元12世纪左右)。文言文拥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特有的词汇,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的经典文献,如《周易》、《尚书》等。文言文的流行可以追溯至汉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都掌握着文
  • 如何取消华为阅读护眼模式,华为阅读护眼模式取消方法【详细教程】

  • 摘要:华为阅读护眼模式是一种有益于保护用户眼睛的功能,但有时用户可能希望取消这种模式。本文介绍如何取消华为阅读护眼模式,提供详细教程,并引发读者的兴趣,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一、背景信息阅读电子书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华为阅读护眼模式这一功能是华为提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屏幕亮度调节功能,旨在保护用户眼睛。二、为何需要取消华为阅读护眼模式?尽管华为阅读护眼模式有很多好处,但有时候用户希望取消这种模式。例如,用户可能不想让部分页面或应用受到该模式的影响,或者用户觉得该模式对视力有害。三、如何取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广告位四(手机)

热门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一(手机)
  • 含过的文言文(过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

  • 1.过 在古文中的意思及例句,限制在初中和高一高二额。。。我也不太清楚高二是什么水平。。。你看看行不行1、同本义过,度也。——《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2、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
  • 文言文鸿门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B小题3:A小题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小题1:试题分析:道:名...
  • 示爱文言文女对男(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

  • 1.女对男表达爱意的古诗文有哪些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孙吴四英将文言文答案(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

  • 1.孙吴四英将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 孙策、孙权建立的吴国之所以占有江东地区,跟中原地区的曹操对抗,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国家的心腹与梁柱,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 七级上语文文言文练习(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 1.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一、寓、矛盾、誉、吾、履、遂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二(手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PC)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侧边广告位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