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2.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原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
《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3、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
《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
”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
《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苏森《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文言文阅读(1)B句子译为: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为小官”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故排除CD.“俾”,让的意思,紧承后一句“所厚道意”,所以排除A,选B.(2)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3)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原文“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4)①死,置于死地;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语.译为: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诸,介词,于;莫,没有;“惟王氏之听”,宾语前置句式,只听王氏的学说.译为: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谨,认真;颁白,须发花白的老人.译为: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答案:(1)B(2)C(3)D(4)①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
4.李朴的《中秋》全文翻译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扩展资料: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意思: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秋》
5.《宋史、李朴传》的翻译李 朴 李潜长子,字先之,江西省兴国县迳口(今埠头乡风冈村)人。
宋代理学家。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进士第。
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为大理学家伊川程颐所器重。移虔州(赣州)教授,因直言隆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而被停职。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对朴说:“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回答说:“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 荐朴,有旨召对,李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
失今不救,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权奸蔡京恶其鲠直,复为虔州教授。后任肇庆府四会县令,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事,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书等职。
钦宗即位后,改任著作郎,半年内五次升迁,至国子祭酒(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因病未到职。高宗即位后,改任秘书监,诏书未至而去世,享年65岁,追赠为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著有《章贡集》20卷。
是著名诗人,《千家诗》中辑有其诗作。其生平载《宋史·李朴传》。
6.求宋史王迈传文言文翻译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王迈有《臞轩集》16卷,1至11卷为文,12卷以后为诗词。共有文171篇,诗443首,词 5首。他的诗泼辣尖锐,酷似其人,表现出他"刚肠似石那能拗"(《西征□舟清州投宿》)的性格和"忧国怀家睫不交"(《离家》)的思想感情。诸如《元宵观灯》、《感叹时事》、《读渡江诸将传》、《观猎行》、《二月阅邸报》等诗,都很能代表他诗歌内容的特色。王迈的诗清朗俊伟,无论写景抒情或叙事议论都颇真切感人。如为人所传诵的《飞云楼》:"亭前一望水东流,更有雄楼在上头。燕子飞来春漠漠,鸱夷仙去水悠悠。神交故国三千里,目断中原四百州。日暮片云栖古树,昔人留与后人愁。"就眼前景物寄怀古伤今的情绪,耐人寻味。王迈很推尊杨万里的诗,谓"万首七言千绝句,九州四海一诚斋"(《山中读诚斋诗》),但自己的诗风却受江湖派影响较大。他主张"文亦有活法,先使意气张","学丰敷为文,如富出所藏",强调个人情操、修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诗人当有磊落的"襟期"(《别永福张景山》)。
7.高凤笃学文言文全文翻译原文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南阳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翻译 高凤,字文通,家里以种田为生。妻子曾经到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那天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儒家经典著作,没有发觉麦子已经被积水冲走了。妻子回来后责怪高凤,高凤才发觉小麦被冲走了。
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