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一)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
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钟惺记。 ——选自天启刊本《隐秀轩集》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
象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
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象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
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
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
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
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出城时象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象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
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二) 成都小吃赋 小吃,小吃,点心之食。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无不引人入胜,观之而为之动容;令人驻足不前,品之而为之忘情。选料十分讲究,制作地道传统;风味异常鲜明,经济特色动人。
份量不大,一物一格,一型一式,一品一味,手拿、碗装、盘盛,甚是随意。尝过鲜,品过味,刺激、过瘾、够劲。
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物阜而民殷,风情各异。
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四大菜系居首,八大邦素增辉。
民内食俗个性,地方小吃张扬。四川名小吃,川菜百花园。
席间之点缀起伏,川菜之充实丰富。百姓之口福,蜀人之情结。
成都小吃,天府一绝。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龙抄手、赖汤圆、钟 水饺、张鸭子、陈麻婆、刘鸡肉、担担面、叶儿粑、三大泡、夫妻肺片、川北凉粉……道其名土得掉渣,品其味味道真佳。不食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人们不因食小而不食,正因风味而常品之。这正是:小吃小点小中见大,美味美肴美不胜收。
美哉成都,快哉小吃。
2.诗句中有代表成都的成都曲
年代:唐 作者: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注释】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竹枝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类别:【】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3.描写成都得诗句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张籍《成都曲》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杜甫《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陆游《成都行》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
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
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陆游《成都书事》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柳永《一寸金·成都》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
4.成都历史名人 文言文【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 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 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 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往岁, 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次韵和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间。公来始购蓄,不惮道 里艰。
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 古莫攀。尽令属牛氏,刻凿纷班班。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得,要 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 万事付等闲。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 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 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 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
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 消忧。
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横空 火气浮。天遥殊不辨,风急已难收。
晓入陈仓县,犹余卖酒楼。烟煤已狼藉,吏 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镇,即俗所谓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是夜二鼓,宝 鸡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见于武城。)
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县有鸡爪峰、龙宫寺。)
南山连大散,归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将还为少留。
回趋西虢道, 却渡小河洲。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
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十四日, 自宝鸡行至虢。
闻太公磻溪石在县东南十八里,犹有投竿跪饵两膝所著之处。) 东去过郿坞,孤城象汉刘。
谁言董公健,竟复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黄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县,县有董卓城,其城象长安,俗谓之小长安。)平生闻太白,一 见驻行驺。
鼓角谁能试,风雷果致不。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雕锼。
春旱忧无麦, 山灵喜有湫。蛟龙懒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镇宿。道过太 白山,相传云,军行鸣鼓角过山下,辄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灵,以今岁旱,方议 取之。)二曲林泉胜,三川气象侔。
近山麰麦早,临水竹篁修。(十六日至盩厔, 以近山地美,气候殊早。
县有官竹园,十数里不绝。)先帝膺符命,行宫画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
黑衣横巨剑,被发凛双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东南行二十余里,朝谒太平宫二圣御容。此宫乃太宗皇 帝时有神降于道士张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为立也。
神封翊圣将军,有殿。)邂 逅逢佳士,相将弄彩舟。
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
绕湖栽翠密,终夜响飕飕。(是日与监宫张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
冒 晓穷幽邃,操戈畏炳彪。(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
或云近官竹 园往往有虎。)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辀。
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驭风归汗 漫,阅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瑶琴系马秋。不辞山寺远,来作鹿鸣呦。
帝子 传闻李,岩堂仿像缑。轻风帏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浴。)警蒙密,登坡 费挽搂。
乱峰搀似槊,一水淡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龙自古投。
千重横翠石, 百丈见游鯈。最爱泉鸣洞,初尝雪入喉。
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是日游 崇圣观,俗所谓楼观也,乃尹喜旧宅,山脚有授经台尚在。
遂与张杲之同至大秦 寺蚤食而别。有太平宫道士赵宗有,抱琴见送至寺,作《鹿鸣》之引乃去。
又西 至延生观,观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遗迹。下山而西行十数里,南入黑 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树林深翠,怪石不可 胜数。潭水以绳缒石数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砾投之,翔扬徐下,食顷乃不见, 其清澈如此。
遂宿于中兴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飞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归 至郿,又明日乃至府。)忽忆寻蟆培,方冬脱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俦。 惟有泉旁饮,无人自献酬。
(昔与子由游虾蟆培,方冬,洞中温温如二三月。)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 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留题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不惭 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涧草岩花自无主,晚来蝴蝶入疏帘。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 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 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