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小题1:(1)阙:通“缺”,缺点 (2)益:更加(3)所以:……的原因 (4)安:怎么
小题2:D
小题3:(1)(2分)寇准多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总是称赞寇准。
(2)(2分)将相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均可结合所学课内文言文知识解决,只要学习时用心掌握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例句“以”的意思是“因为”,A项中“以”的意思是“凭借”,B项中“以”的意思是“用”,C项中“以”的意思是“来”,D项中“以”的意思是“因为”,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数”、“短”的意思,句(2)翻译时要注意“岂”的意思,同时要注意反问句式。
2.寇准文言文翻译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又认真努力,精通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后来又变成担任盐铁判官。早晨会师官员们讨论国事,寇准极尽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的器重他了。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望采纳
《春秋》三传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3.寇准清廉文言文阅读答案寇准清廉原文: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
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洎准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
使者历视诸相,语译者曰:“孰是‘无地起楼台’相公?”坐无答者。 译注资料供参考: 寇准为官清正廉洁,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甚至于连辽邦也深为敬佩。
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当时处士魏野赠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即见他不贪不欲,怜惜民财的品质。这道诗传到契丹,契丹人景仰万分。
寇准晚年被贬广东雷州。一次北使到宋都汴京,看着一个个执政大臣,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当时的朝庭官宦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在华夏官吏上树立了一个楷模,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赞美。
注释:寇准:北宋真宗时曾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被谗罢职,不久又复职。出入:指寇准两次做宰相,罢职又复职。
营:经营,修建。第:住宅。
处士:有才学而隐居不仕的人。鼎鼐(nài):本是古代烹煮用的容器,后用做立国的重器,象征政权,也借指执政大臣。
至:到达。内宴:宫廷宴会。
迁:官员调任,这里指贬官。北使:辽国使臣。
宰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与枢密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执政),通称宰执。预:参加。
历:逐个,一一地。语:告诉,对……说。
相公:对宰相的尊称。坐:在座的。
孰:谁,哪一位。至:到达。
洎:等到。
4.窥准雅量 翻译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封为丞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才啊,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等张咏要离开的时候。
寇准送他到市郊,并问他:"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不懂他的意思,回去了,把《霍光传》取出来阅读,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寇准品质: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5.选自《宋史.王旦传》宽容雅量文言文翻译王旦,自幼沉静好学,其父王祜曾说:“此子将来必定官至三公宰相。”宋太宗时中举进士,起初任平江知县,当时县府内传说常闹怪物,不得安宁,王旦将到任前一夜,看守官听到群鬼在大声呼叫说:“宰相公要来了,我们应该避开离去了。”于是怪物从此绝迹。
宋真宗时王旦累升知枢密院,又任宰相,进封太保。受朝廷重用,居相位最久,凡事不固执己见,受人毁谤不与计较,军国大事都参与决策,常为国家荐引贤才,却不让其人知道。
当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真宗笑着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准却专说卿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年久,必然难免有许多缺失,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准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荐…:.。”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当寇准任枢密院直学士时,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后来寇准终于不负王旦,成为宋朝贤相。
当时有位卢某,深夜送黄金百两来求王旦提拔为江淮盐运使,王旦正色推辞说:“你的才能,不可担当这个职务,我那敢私受贿赂而废弃公道呢?”卢某惭愧而退,便整天焚香咒诅王旦快死,有一天晚上,卢某梦见神明呵叱他说:“王公尽心于国家,你竟然心存恶念,要他快死,上天将要惩罚你了。”卢某惊醒,汗流全身,经过几天就去世了。
薛奎初任江淮运使,将赴任前,来向王旦辞行,王旦不谈其他,只说:“东南地方,民生非常困苦啊…”奎退出后说:“听宰相的话,可见他时刻都在关怀百姓啊!”
王旦居家,未曾发过脾气,家人要试他,在他食用的肉羹内,投入尘灰,王旦只吃饭而已,家人问他何以不吃肉羹,旦说:“偶尔不想吃肉。”其后连饭也将它弄脏,王旦也不责问只说:“今天不想吃饭,可以另外弄些稀饭来”。家中不购置田宅,说:“子孙应当自立,何必田宅,田宅会让子孙因争财而作出不义之事呢!”临终时召集子弟到跟前咐嘱说:“我们家世清白,不要遗忘往日槐庭阴德,今后大家应当守持勤俭朴素的美德,共同保持我王家的门楣。我死后,可为我削发,披穿缁衣,依照僧道例殓葬即可”。说完便瞑目而逝。真宗临丧哀恸。追赠为尚书令魏国公,赐谥号文正。
按;王公当国,公忠体国,正直无私,举荐贤能,不使其人自知,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至于居家,尘灰污其羹饭,也不动嗔心,当其临终犹不忘教诲子弟俭素持家,勤修阴德。观此数事,非圣贤胸怀,何能如此。宜其一生恩宠无比,人民钦敬,鬼神护持,生荣死哀。所谓世间大福德之人,必有过人之德量,由此可以证实。
王旦出生。因其生于凌晨,故取名旦,字子明。王旦先天相貌较丑,脸、鼻皆偏,喉部有突起,华山老道预言其有异人相,“日后必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