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首页/栏目/内容广告位一(PC) |
1.知音难觅是什么意思知音难觅意思是很难找到真正懂得自己,关心自己,和自己有很多知心话可以说的那种人。
知音是通晓音律;也指知己,同志。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的人)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扩展资料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琴弹了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晚受寒的秋蝉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故乡)的梦,已经三更了,我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1、“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即知音难得。
2、曲高和寡[qǔ gāo hè guǎ]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
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示例】: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3、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